从天启开始崛起 第二章 先活下去吧

从天启开始崛起 溪山野客 军事历史 | 穿越时空 更新时间:2023-09-10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扑通”除了天启所有人都跪下了,而承受主要火力的崇祯更是被吓得把头贴地冷汗直冒。说到底他也只是个17岁的孩子,短短几天的大起大落实在把这孩子吓得脑子直接宕机了。

天启刚喊完发现一拨人都跪在那也是一阵无语,心里骂自己没注意场合,现在是大明,自己还是皇帝呢,虽然是凉透了又活了的。

天启和崇祯俩人少年时期过得比较惨,他们的爷爷万历因为更喜欢和郑贵妃所生的福王并因为立福王为太子未遂和朝臣闹了几十年的气。

所以这俩小时候基本就是处于放养状态,明朝皇太子的培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其中出阁读书是很重要的一项。按照规制,太子年满八岁就要出阁读书了。比如,万历皇帝朱翊钧即将年满八岁,礼部以“国家旧制,东宫出阁读书期不出八岁”为由上疏明穆宗,请求太子出阁读书。而明朝末代太子朱慈烺也是在九岁时,由礼部奏请出阁读书,崇祯皇帝准奏并定于明年出阁。这些官员将来随着太子登基会变成他的班底。

天启之所以没有出阁读书,那是因为受到他爹泰昌帝朱常洛,太子之位不稳的影响。由于受国本之争的影响,朱常洛并不受他爹万历皇帝的待见,不仅他自己出阁读书晚,还屡次中断,最后不了了之。在这种背景情况下,顺带着皇长孙朱由校出阁读书一事也被耽误了,直到登基继位前,也没有实现。

没有出阁读书,并不代表他不识字,是个文盲。明朝是个特别注重礼制的朝代,出阁读书是一种重大礼仪,也是再度确认太子地位的政治形式。虽说太子出阁读书将接受储君的全面系统正规化教育,但是出阁之前,包括太子在内的皇子们、皇女们也都要识字读书,而这个时期承担他们启蒙教育的是各自的母妃,大部分时间是身边的太监宫女。

据当时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先帝(天启皇帝)髫龀时,教习书仿者,光庙(朱常洛)伴读吴进忠也。”这不是说朱由校也识字会写字吗?而教他的人正是明光宗的伴读太监。由此可见,他父亲虽然没能力让他出阁读书,但也安排了身边文化最好的太监负责教育事宜,朱由校的文化基础还是不错的。

朱由校登基后,更是勤奋好学,每日朝讲基本不落下。《明史》有载:“我皇上(天启)聪明天纵,朝讲时临,真可谓勤政好学之主矣。”,又“帝(天启)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所有侍讲中,天启皇帝最喜欢孙承宗,因为他人生阅历丰富(中进士前长期待在边关,深入基层,还教过书),往往讲得透彻又有趣。

天启皇帝不仅能书会写,还可以自己批阅奏疏。《酌中志》记载:(王安)曾蒙先帝御书“辅朕为仁明之主”七字于扇赐之。这表明朱由校写字也说得过去。而《熹宗实录》中则记载了他忙于批阅奏疏一事。“朕在宫中,每日批阅文书,览诵经史及祖宗训录,兼时事忧劳,何有多暇?卿为辅弼元老,正赖责难陈善,匡朕不逮。览奏具悉忠悃。”

不过这些对于现在的天启来说唯一的问题就是...............写字。因为穿越来的这货并不会写毛笔字。

现在的问题还是先得解决自己弟弟那帝位的问题,毕竟一个国家两个现任皇帝该听谁的。

“哎呀,信王你这是干什么,今日只是游园,不必如此。还有你们,都起来把,魏伴伴让他们起来”哭笑不得的天启招呼魏忠贤然后准备下轿搀扶起皇后却差点摔下来。这动静把身边一群人吓一跳赶紧冲过来把他扶稳躺进去。

躺好了的天启歪着头看着崇祯也不想吓他了,万一把这孩子吓出好歹来最后还得自己收拾残局。但是放着他折腾的话怕最后兄弟俩都得挂歪脖树上,所以他决定把崇祯推在前面吸引火力,自己在后面遥控指挥还不用费心巴力累吐血,完美,天启自己都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

“信王,今大明依然病入膏肓。望弟除祸患于振臂之间,如此,宗社幸甚,社稷幸甚”懒得折腾的天启直接说出心里话,就差没说你赶紧上位我好偷懒。

崇祯被天启这番话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本来他前几天在大臣拥护下三劝三推然后选年号摆弄一天总算是当时皇帝了,但是架不住天启秀的一批居然活了,这样尴尬的事情就发生了。

法统上俩人都是通过正规手续登基的,按明代皇帝兄亡弟继之的传统崇祯上位。但是现在他哥还在而他之前一直在打酱油,要不是天启宠着他,朝廷中压根没人搭理他。所以刚爬起来的他又一个大字形趴在地上:“臣弟不敢,臣弟这个皇位本就是皇兄的,今天下百废待兴,唯皇兄可澄清玉宇带我大明如日中天。”

“......”

眼看傻小子不接招他只能给他灌输知识(洗脑兼画大饼)“信王啊,你看你都登基了总不能白登基把,皇兄我呢心志并不在于处理天下大事,乾坤寰宇还是由信王你来执掌吧,你若为帝那么寰宇皆由你掌控,九州万方盼明君久矣......巴拉巴拉,你看你也同意吧,那么这事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最后趁着崇祯频频点头的时候直接把这事定了然后潇洒的让人赶紧走,留下接受了太多信息的崇祯在风中凌乱。

甩完锅的天启神清气爽的让魏忠贤去通知首辅黄立极,英国公张维贤,打算趁崇祯还没反应过来先把这个事给落实了。

“陛下宣我入宫?”

家中黄立极听见这个消息脑子是发蒙的,好在多年的习惯让他快速换好了衣服坐上门口的轿子往皇宫里赶。

另一边的英国公张维贤就没那么着急了,反正勋贵与国同休,换谁当老板都一样但是天启传召也不能不去。

另一边的天启也开始盘算起来接下来该怎么办,眼下的大明王朝比崇祯17年也没好多少,吏治上底层的小吏缺乏上升通道和地方豪强沆瀣一气,新到任的知县如果不和他们同流合污就会被架空当吉祥物。想让他们有动力办事就得打开他们的上升通道,但是这除了明处朱元璋手里实在无人可用的时候用过后面全被科举给垄断了,目前肯定不能碰这个。

另一个是钱,宗室人员在嘉靖年间就已经养不起了,现在更不用说,还是靠魏忠贤勉强把辽饷这个大坑给填上,国库和内帑早在他爷爷万历和他爹泰昌手里嚯嚯的差不多,剩下的也在各种叛乱抚恤中折腾的差不多了,奢崇明事件,有个领兵将领向朱由校求发军饷粮草,上面是已经窘迫到士兵要饿死大营为防止军队崩溃,将领只得命令家丁看守营门防止军队溃散,天启很惊讶,我不是你上次说我就发了吗?然后去问户部怎么回事,没钱。这事还是天启元年的事,等到天启凉透之前留给崇祯的就内库中的270W两,以及国库中的还不到300W两的存银,但是这还有之前修复三大殿案的材料工本没给人结清,下面还一群嗷嗷待哺的兵士,基层官员欠薪。总的算起来还有170W的窟窿没填不了,上哪弄这些钱就让他头疼了,之前的天启两腿一蹬与世无争,那些人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去把他从棺材里么扒拉出来要账,但是现在他不还不行,咬咬牙还是还了算了。

兵将倒是还有抢救的余地,明末是个将星闪亮的时代,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满桂,赵率教,曹文昭和曹变蛟一堆人,只不过因为堡宗朱叫门的骚操作,文官节制武将,萨尔浒之战硬生生变成大败当时总指挥杨镐干了一件蠢事,萨尔浒之战前他派人给努尔哈赤下战书,告知了明军的出兵时间。或许杨镐想的是震慑敌人,因为他在战书上不只写了出兵日期,还号称明军总共有47万。想当年东吴听说曹操号称80万兵马,水陆并进的时候,可是全都觉得末日即将来临,纷纷劝孙权投降的。很可惜,努尔哈赤熟读《三国》,这招扰乱军心并不管用,反而是让努尔哈赤冷静分析,妥善部署,等着你来。那么明军实际上有多少兵马呢?

据后来的兵部尚书王在晋在《三朝辽事实录》中记录,此次出兵明军总数为88550人,总之是不到10万人,并没有比后金兵多多少。

接下来就是,这不到10万的兵马又被杨镐分作四路,结果被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剿灭了三路,明军大败。作为这场战事的总指挥,杨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被逮下狱,定为死罪。后人评价他也多是“书生误国”、“不知兵”等等。

这场大战之后使得明军在战略上从进攻变成了防守也使得努尔哈赤看清了大明王朝虚实。局势糜烂至此,让原本沉迷于内斗的大明朝堂被重重的泼了一盆冷水,一时之间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要放下了,现在最要紧的事情便是要遏制辽东局势的糜烂!万历皇帝朱翊钧做为帝国的最高决策者,他当然知道局势的严重性,而同时他也看明白了萨尔浒之战失败的最关键原因:那就是朝廷用了一个根本不懂军事的杨镐去担任总指挥!

为什么会让如此愚蠢的人走上如此重要的岗位呢?

根子就在于朝廷大臣的党争,还有朝政的腐败!有能力者没有出头之日,没有能力的确能窃据高位,这就是大明朝目前的现实!

当然,现在这一切都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而唯一可能的是,在短时间内迅速选出来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总览辽东全局。

而这一次,万历皇帝总算是做到了这一点,兵部右侍郎熊廷弼临危受命,奉命经略辽东。

但是这些都有点远了,现在的军队都掌握在兵部,等同于捏在东林党手里,以那波人外战外行,内斗内行的德性加上临阵瞎指挥这些怕不是多少都是送,所以他打算练兵,练一只完全掌握在他自己手里的军队,这也是他在朝堂说话的本钱,虽然他现在是皇帝,但是手里没钱,没兵光有一个皇帝的大义名分别人心情好拿你当孩子哄着,一旦触及他们的利益肯定得再来次落水。

皇帝是有直属军队的,京师京营又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五军营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军士除来自京师卫军外,又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马步官军轮番到京师宿卫和操练,称为班军。隶属五军营的还有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的围子手营,以及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三千营由三千骑兵组成,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舆服、兵仗金鼓、御用宝物等。神机营,因用兵交址(今越南),得火器法,立营肄习而名,其下亦分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中军分设四司,掖、哨各分设三司,掌铳、炮等项火器。隶属该营的还有五千营,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三大营各设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统领。各军、各司分设坐营官、把总、坐司官、监枪内臣、把司、把牌不一。洪熙时(1425年),命武臣一人总理三大营营政。平时,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当皇帝亲征时,三大营环守于皇帝大营,一般是神机营居外,骑兵居中,步兵居内。

三大营初建时,颇有战斗力。土木之变中主力损耗殆尽。景泰时,兵部尚书于谦对京营编制进行改革,于三大营中选精锐十万。分十营团练,以备紧急调用,称十团营。十团营由总兵官一人统领,监以内臣、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各营分设都督,号头官、都指挥、把总、领队、营队等官。京营规制至此一变。天顺初,罢十团营。成化初,复十团营旧制,二年(1466年)又罢,三年复置,且增为十二团营,其名为奋、耀、练、显四武营,敢、果、效、鼓四勇营,立、伸、扬、振四威营。十二团营由十二侯分掌,佐以都指挥,监以内臣。各团营又分五军、三千、神机三营。时人称为“选锋”。正德初,十二团营仅选出六万零五百锐卒。于是调边军数万人入卫京师,名之“外四家”。又立东西两官厅,东官厅操练正德初所选官军,西官厅选团营及勇士、四卫军操练。从此,两官厅称“选锋”,而十二团营被称为“老家”。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罢团营和两官厅,恢复永乐时三大营旧制,不同的是三千营改名神枢营,其三营司哨掖等名及诸内臣俱裁革,而以大将一员统帅,称总督京营戎政;以文臣一员辅佐,称协理京营戎政。其下设副参等官。凡团营两官厅之兵,悉归五军营;而宝纛令旗等项则仍隶神枢营。明后期,三大营增设监视内臣,营务尽领于中官。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公(袁可立)纚纚条上方略者七:‘一明赏罚,以振法纪;一慎防守,以固封疆;一实京营,以固根本……。”但是这是之前的,现在的京营已经烂透了,成为勋贵的揽钱工具,李自成攻城时京营有和没有一个德行。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4 16:11:28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