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王朝 出发

大梁王朝 我是锅巴的锅 军事历史 | 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2023-08-29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卯时,眯了一会的梁武醒了,就有侍女端着盥洗盆等进来了,梁武起身,侍女急忙上前来服侍,为梁武穿好衣服,这时梁武说道:“把盔甲拿过来。”

侍女应声而去,很快便拿来了梁武常用的盔甲,这是一套全铁甲,用上好的铁矿一百斤,炼制而成,工序复杂。将铁矿练熟,将铁甲的甲片打造出来后,用生漆将表里漆过,晒干,然后用布通过双层折叠方式以线的形式饰纳过,在根据甲片大小裁定,然后用布包过甲片外边一寸多,用绒绳将纳布穿联成副。其中甲片之间都要相互叠上半寸左右。打造完成后,整副铁甲约重三十斤左右。

侍女服侍好梁武穿戴好铁甲,便退下去了。只见梁武身姿挺拔如苍松,气势刚健似骄阳,剑眉下一双璀璨如寒星的双眸,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铠甲;腰系一条四爪金龙面束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上笼着一领绯红团花袍,上面垂两条绿绒缕领带;下穿一支斜皮气跨靴,宛如天神下凡。

梁武看了看自己的装扮,拿起案几边的玉佩,仔细端详了起来,这是母妃就给他的唯一遗物。然后就将玉佩别于腰间。目光变得深邃,自语道大梁九年是吗?既然出来了就送你下去吧。

门外,杨燕身披甲胄,手握大梁弯刀,后背背着长弓及箭簇,已经在大殿门口等着。

见到梁武出来后,拱手行礼,道:“殿下,一切已经安排就绪,宫内由副统领调度,魏先生辅之,同时昨日殿下吩咐的事情已经办妥,东西已经连夜运往平阳大营。

梁武嗯了一声,然后在东宫护卫的拥护下前往了朝堂。

大梁朝会都是在奉和殿召开,也叫金銮宝殿。这里是大梁的权利中心,是大梁所有士子向往之地,都想像有朝一日自己可以站在大殿上,青云直上、封侯拜相、名留青史,但这里也是诸多士子的断头处。人生际遇,莫过于变数,有的人激流勇进,而有的人激流勇退。

奉和殿,它是大梁皇城内最大的建筑。上下共有三层,每层都是流光溢彩,金碧辉煌。奉和殿四周都是汗白玉石栏杆,在栏杆上有望柱头,下有吐水的龙头,每根望柱头上都盘龙雕风,特别美观。传闻雨季有千龙吐水的奇观。奉和殿侧边还有十几间小殿,是各司其职的大臣们办公的地方。奉和殿地面上铺着一层工匠们烧制的青砖,屋顶雕刻着角兽和斗拱,在御路和栏杆上,雕刻着那代表皇权的龙、凤雕塑。

梁武向着奉和殿走去,哪怕是生在皇宫,住在皇宫,到现在都感慨奉和殿的雄伟壮阔、金碧辉煌,磅礴大气。

大梁朝会都是辰时一刻召开,此时大梁朝臣都陆续的赶到。很多朝臣由于不知道几点结束朝会,都是在上朝的路上匆忙的吃一点东西垫垫肚子。

这时候,一声殿下打断了梁武的思绪,梁武回头一看,正是张相。

张相年岁较大,加上午夜就在东宫商量事宜没休息好的原因,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梁武慢慢的放慢步伐,并用手搀扶着张相,当初因为母妃之事,自己一时冲动,太子之位已经没有任何希望,自己能被册封太子,是张相抬棺上朝,力排众议,向梁帝进言,梁帝这才下定决心册封梁武为太子,否则太子之位早就是其他皇子的。

张相看到太子的动作后,笑容满面的道:殿下,折煞老臣了。殿下,此次云州平叛需谨慎行事,不可冒进,事不可为而为之非智者,要以大梁天下为己任,切勿将自己置于危险当中,中都的话,二殿下、三殿下那老臣会注意,殿下放宽心即可,不必担忧。

梁武听后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清楚,同时说道:老师放心,武儿会谨记老师教诲、嘱托,量力而为。又说道:“老师,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你老注意身体,武儿还需要你,等会我差人送点父皇赏赐的补食到府上。”

张相听后叹了叹气,说道:臣老了,迟早有那么一天,惟愿殿下往后勤政爱民,保我大梁江山稳固。

同时还示意梁武将耳朵贴近,轻声说道:’庆王已派人前往云州。‘’

说完便看向梁武,只见梁武似乎早就料到般,神色未发生丝毫变化,便不再多说什么。

很快,大梁朝会便开始了。

奉和殿内,几十根巨柱撑起整座大殿,巨柱上雕刻着金龙,龙爪雄劲,栩栩如生,仿佛随时要腾空而起,腾云驾雾。大殿内,两侧站着大梁的文武大臣,文臣站在大殿右侧,为首的正是张相;左侧则是大梁武将,为首的是大将军杨仁忠。文武大臣身穿紫色蟒袍,配金玉带,执象笏,其中文臣衣服上绣有飞禽,武将衣服上则绣有走兽。

大殿正中央,放置着金漆雕龙宝座,两边都刻着两个威武的龙头,直冲正前方,龙眼凶狠威武,好像时时刻刻都在盯着文武百官的一举一动,紫檀炉上环绕着烟雾,带着淡淡的龙涎香味。而太子梁武侧站在龙椅下方的左侧,身侧站着二皇子庆王,右侧站着三皇子乾王。

虽然大梁现在正处于寒冬,大梁的朝臣却没有感觉到一丝丝寒意。

在建立奉和殿时,工匠借鉴前朝的做法,在奉和殿下方修建了大量地下水管,储存了大量水,在夏天的时,能够不断的释放冷气,吸收殿内的热气,而冬天反之就变成了地暖,因此保证了奉和殿冬暖夏凉。梁帝知道后,特别高兴,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命令工部,大梁皇宫其余宫殿都效仿此法。为此当时负责大殿建设的工匠,直接被工部吸收了。

此时云州叛变、刺史被杀之事,已经传遍了整个大梁的朝堂,引起了一片哗然,大梁建国20年了,这还是第一次发生这么严重的叛乱。

但绝大多数的大梁大臣都是经历过梁燕大战的洗礼,并没有想像中的不安和荒乱,武将都面带喜色,自从一统天下后,天天赋闲在家,都快淡出个鸟来了,觉得只要前往平叛,获得足够的功劳,说不定可以加官进爵,省得那帮读书人瞧不起我们;反观大梁文臣则面带忧虑,打仗是花钱如流水,而现在正值冬季,马上又是年关,年关过后又是科举,朝廷开支正是大的时候,各地州县都出现了百姓冻死等情况,却出现了这一档子事,但却也深知这次叛乱必须及时的平息,否则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尤其是大燕余孽还活跃在各地。

这时,随着太监总管范平的一声陛下到,打破了寂静,大臣们全部整了整衣冠,表情严肃的站立着。

只见梁帝身长八尺,龙颜盛威,光壁刺眼的龙纹蟒袍裹身,只露出龙纹熊皮金靴,双臂垂于膝下,双手厚重而有力,硕大的五色宝石戒指嵌于指尖,漆黑不见底的眼眸,如一潭深水直淹没得让人无法喘息。

众文武百官见到梁帝后,全部匍匐在地,山呼万岁,气势宏伟。

梁帝缓慢走上龙椅,坐定,龙眼扫射大殿四周,身出手说道:“众爱卿,平身。”

太监总管范平手拿拂尘,捏捏了嗓子,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时,张相向前跨出一步说道:“微臣有本启奏陛下。”

梁帝听到后示意其继续说。

张相继续道:“陛下,云州叛变,黄刺史全家被奸人屠戮殆尽,老臣恳请陛下派兵征讨,为黄刺史报仇血恨,为云州惨死百姓报仇血恨。”

大将军杨仁忠此时也走上道:“微臣附议。”

众朝臣纷纷开口附议。

梁武听到后,内心不由感慨,难得一次文武大臣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换成以往的朝堂议事,恨不得拔刀相见。

梁武也表态道:“父皇,儿臣赞同各位朝臣所奏。”

庆王、乾王也相继表态。

梁帝看差不多了,然后开口道:‘’各位爱卿所言甚是,那众位爱卿有没有举荐此次平叛人选。”

大将军杨仁忠听到后说道:‘微臣愿前往云州,平定叛乱。”

张相微微转头看了眼他,然后说道:”大将军年事已高,还是留在都城颐养天年吧。”

大将军杨仁忠听到后冷哼了一声,说道:“我虽然老了,但这群小儿我还不放在眼里。”

梁武听到后,笑了笑,这是把我也骂进去了,不过熟知他的性格。然后眼神看向了二皇子,撇了一眼便收回了视线。

张相这时候说道:“陛下,臣举荐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自幼跟随陛下行军打仗,通晓兵法,是平叛最合适的人选。”

张相说完后,他身后的吏部侍郎郭才也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微臣附议,太子殿下熟悉政务、军务,微臣以为太子殿下前往必能平息战乱。”

随后,部分文官纷纷附和。

这时站在大殿前方的梁武躬身说道;”父皇,儿臣愿领兵出征前往云州平定此次叛乱,为父皇分忧。“

庆王看到这种场景,也躬身道:“父皇,太子殿下事关我大梁社稷,云州凶险,岂可轻易犯险,太子殿下应留守都城守卫父皇,儿臣不才,也愿领兵出征,不出月余,必可平定叛乱,为父皇分忧。”

梁武听到后,心中想着二弟你还是太年轻了,云州变故你插手的到底有多深呢。

下方众大臣听到庆王所得话后,都不由感叹道皇储之争从未停下,哪怕太子已立。

张相看了看庆王,眼神瞬间变得锋利,然后瞧向梁武,看到他神色不动分毫,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庆王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自己太冲动了,昨天父皇已经决定让大哥出征,这时候自己说这些话,不是会让父皇猜疑自己也参与其中吗?该死,昨晚就不应该做那种事,不过想到昨晚,不自觉舔舔舌头,又蠢蠢欲动,真想现在回王府好好折腾下。

庆王殊不知自己的这些举动全部被对面的乾王看在了眼里。

乾王这时开口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太子殿下前往最为合适,太子代表着父皇,代表着大梁,前往平叛,可以向云州叛军、云州百姓展现我大梁的态度。”

大梁朝堂上开始争论,朝臣也深知此时入场不是好时机,但身处漩涡当中,又怎么能独善其身呢。

坐在龙椅上的梁帝看着众人,他深知这是大臣在皇储之争中试探自己的底线,但也从来不干涉,放任他们。

梁帝眼看差不多,在争吵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咳嗽了两声,瞬间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梁帝满意的笑了笑开口道:“众爱卿讲的都很在理,云州偏远,湿气重,而恰逢寒冬,天气寒冷,大将军常年征战,伤痕累累,就留在京城陪陪家人吧。”

下方大将军杨仁忠听到后,上前行礼说道:“微臣谢陛下体恤。”

梁帝抬手示意他起来,然后看向庆王,语气略显生硬的说道:“庆王年幼,常年在京都,没有行军打仗的经验,身体虚弱,就留在府中多读书、锻炼吧。”

庆王听到后,看到梁帝的眼神,如芒在刺,不知不觉后背湿了,知道这是父皇已经知道昨晚的事了,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警告,连忙跪下道:“儿臣遵旨。”

梁帝拍了拍龙椅扶手,太监总管范平瞬间会意,然后拿起案几上的圣旨,说道:“太子接旨。”

梁武连忙跪下,说道:“儿臣接旨。”

“册封梁武为广武侯,统帅平阳大营,于今日出征云州。吴镇为副帅,杨威为监军。抽调黑甲卫五百人护卫太子。”说完,太监范公公将圣旨和平阳大营的调兵虎符拿到梁武面前。

梁武身处双手接旨,谢恩。

梁帝这时候看向众臣,然后说道:“黄刺史,为国尽忠,忠心日月可鉴,追封为应国公。太子记得收敛其尸身,厚葬。礼部着手准备相关事宜,在平叛后为黄刺史举行悼念。”

太子行礼后道:“儿臣必查清真相,平定叛乱,以慰黄刺史在天之灵。”

礼部侍郎温辙行礼后回应道:“陛下,臣定安排妥当。”

梁帝点了点头,然后大声说道:“兵部、户部等各部全力配合太子殿下,保证大军粮草、过冬衣物等,违者斩之。”

众大臣听到后,身体都不自觉得抖动了下,上次梁帝动怒还是很久之前了。

这时张相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启奏陛下,昨日北方州县多地急报,由于大雪不断,粮食欠收,人畜冻死万计,出现灾民、流民。臣恳请陛下派人前往赈灾,安抚民心。

梁帝马上询问户部侍郎国库能否拨付赈灾银。

户部侍郎曾继繇是跟随梁帝一起打天下的老臣,在梁帝还是梁王时就掌管大梁的钱财,从未出现过差错,因此梁帝非常信任他,在统一天下后便任其为户部侍郎,掌管天下钱财。

户部曾侍郎,因为年纪有些大,长久的站立让其昏昏欲睡,被梁帝这一叫差点吓到,连忙行礼回应道:回禀陛下,大梁建立以来,国泰民安,现在府库充足,北方多州受灾,国库可拨付20万两白银,粮草30万石,木炭10万斤用于赈灾。

梁帝听后,拍手叫好,说道:“那就依爱卿所言,此次北方赈灾就由乾王前往,务必保证北方百姓平稳度过这个冬天。”

乾王听到后,眼神中流出惊喜,马上拱手道:”儿臣领旨,必不负父皇所托。”

庆王的脸色突然变得很阴沉,心里想着父皇为什么总是如此偏心,为什么又不是我,总有一天我会把你们都踩在我脚下。

梁帝见众大臣都无事启奏,便说道:临近年关,众位大臣辛苦了。”

大梁众臣听到后纷纷说道:臣等惶恐,都是臣分内之事。”

梁帝看了一眼庆王,似乎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最后迈步走出了朝堂。范总管看到后,捏了捏嗓子,高声说道:“退朝.”

梁武缓缓的走出大殿,张相紧随其后说道:殿下,万事不可操之过及。老臣响午就不前往相送了,殿下保重。”

梁武点了点头,然后往殿外走去。

梁相看着梁武那挺拔的声音,叹气了一声,然后就离开了皇宫。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5 21:08:39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