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给朱元璋注射T病毒! 第四十六章 缺盐!(求鲜花评价!)

从本章开始听

“锦衣卫的简报这就到了?”

当王景弘来叫醒自己时,朱允熥看了眼外面的天,发现夜色才刚刚退去,顿时有些震惊。

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锦衣卫就将淮河流域受灾的概览总结好交上来,这效率不可谓不高。

“是的,吴王殿下,陛下催您赶紧过去呢!”

“马上!”

朱允熥本就是和衣而眠,此刻翻身起床,只需要简单的披上外套就能赶过去。

当他抵达御书房正殿时,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浑身上下尚在淌水的锦衣卫正在一旁候着。

见朱允熥第一时间抵达,在场的众人对他感官稍稍好了些。

至少证明这位吴王殿下对救灾一事还是很上心的。

过来的速度这么快,很显然昨晚是和衣而眠,甚至因为赶过来比较匆忙,连外套的扣子都扣错了。

“吴王到了,说吧!”

朱元璋同样也很满意朱允熥的速度和态度。

“此次水患,不仅涉及凤阳、淮安,凡是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皆是受到了程度大小不一的水患。”

“其中,凤阳府和淮安府主城,因为城墙的抵御,再加上有提前做准备,所以受灾程度并非特别严重。”

“但凤阳府和淮安府下辖的县,尤其是淮安府下辖的山阳、安东、清河三县的受灾情况最为严重。”

“此时洪水还在上涨,不计其数的村庄被冲毁,数不清的百姓在等待救援。”

“.....”

朱允熥仅仅只是听了片刻,便打断了正在汇报的锦衣卫。

“挑重点讲!”

“现在灾区最缺的东西是什么?”

“缺粮的情况如何?”

“通往灾区各府县的道路情况如何?”

“.....”

朱允熥思路清晰的一连问出几个最重要的点,让周围的人不禁震撼。

就是连朱允炆都有些瞠目结舌。

所有人都没想到,朱允熥竟然真的精通救灾事宜。

而且,他每个问题都直掐重点,连他们这种经验丰富的都不一定能比得上。

不是说,吴王没有救灾经验吗?

“因为陛下之前的吩咐,让我等锦衣卫提醒各府县预防水患来袭。”

“大部分府县的官员听了后,便第一时间转移了官仓的粮食,将之安置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虽然各地都不同程度的涨水,但官仓被冲毁的并不多。”

“凤阳、淮安等主城区,短时间内并不缺粮。”

“不过,下辖各个村庄、城镇的百姓个人小粮仓,却是大部分被洪水冲走,粮食的缺口比较大。”

“相较于粮食,各个灾区食盐的缺口才是最大的。”

“因为洪水来得太快,即便是凤阳、淮安等主城区,都未来得及转移盐仓,所有库存都被洪水泡了。”

“至于通往各府县的道路,除了少部分被洪水淹没外,大部分还是比较通畅的,救灾队伍完全可以直达。”

“.....”

锦衣卫的人干净利落,将朱允熥想要知道的几个点,在很短的时间内说的一清二楚。

众人也算是听明白了大致的情况。

这次水患的范围虽然很大,但各大府县的主城区,受灾程度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且因为提前转移官仓,短时间内赈灾粮也不用担心。

这可给朝廷减少了不小的压力。

至于缺盐这个问题,到不用太担心。

毕竟,盐这种东西,不像粮食,需要长达数月的时间才能产出,盐运司每天都能收购大量的食盐,只需调拨到灾区,就能安然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在听完锦衣卫的简报之后,在场的文武百官看向朱允熥的目光也完全不同了。

幸亏昨晚吴王殿下没有乱下命令,甚至阻止了他们乱来。

要不然,按以前的救灾方式。

不会等到赈灾粮全部筹集完毕,定然会先送一部分前往灾区所在的府县。

因为,每一次水患,府县等主城区都是重灾区,毕竟百姓的数量非常庞大。

可这次却恰恰相反,各地府县的主城区,因为提前预防,转移粮仓,所以赈灾粮的缺口并不大,反倒是一些乡镇,村庄,百姓无粮可用。

若是真按照之前的做法,将大部分的赈灾粮运往主城区,那就是纯纯的浪费。

甚至,因为时间耽搁太久,会出现大量百姓被活活饿死的情况。

呼~

几乎所有人都吐出一口浊气,心中暗暗感激吴王殿下的英明神武,让他们没有犯下致命的错误。

唯有一人,心中紧张不安,脑门冒汗。

他就是都转运盐运使司的张德才。

在听到灾区大量缺盐的那一刻,他整个人都傻了。

“张德才,人呢,出来说话!”

就在这时,朱元璋的声音忽然响起,吓得张德才腿都软了。

“陛下,臣在!”

勉强稳住慌乱的心神,张德才踉踉跄跄的从人群中钻出来。

“吴王,你推算下,赈灾盐首批最少需要多大的数目。”

朱元璋并没有第一时间问话张德才,而是看向朱允熥。

“按照鱼鳞黄册的登记,淮河流域中下游百姓共两百三十万有余。”

“首批赈灾盐,至少要坚持百姓三日用度。”

“按照两百人每日一斤盐来计算,三万余斤盐差不多就够了。”

朱允熥总结完之后,朱元璋又扫向张德才。

“听到吴王的话了吗?”

“今日必须送三万斤盐前往灾区。”

朱元璋的话传入耳中,就像是催命的丧钟一般。

张德才满脸苦涩,很想喊一句,陛下,盐运司拿不出那么多盐啊。

因为昨日傍晚,盐运司刚刚将仓库里的食盐,发往各地了。

短时间内,让他去哪里搞三万斤盐。

但他此刻又不敢开口明言。

毕竟,按照朝廷的规定,不论如何,盐运司必须留下一万斤盐在仓库打底。

可昨日,有南方的一个大盐商,送了他一个貌美小妾,想要先一步拿取两万斤盐,提前离去。

张德才也没拒绝,反正几天时间,盐仓的底盐就能重新补足,就算是锦衣卫来查也查不出什么。

可万万没想到,盐前脚刚刚被运走,他还没来得及享用貌美小妾,宫里就来消息,说淮河流域发生了水患。

起初,发生水患啥的,张德才也不在意。

可万万没想到,这次水患会出现这么大的食盐缺口。

瞒,必须先瞒着陛下!

要不然,以陛下的脾气,自己别说保不住乌纱帽,连脑袋都可能保不住。

毕竟,这次他的越轨行为,有可能导致耽误救灾进度,甚至因为缺盐,导致大批本就因洪水患病的灾民,一命呜呼。

这是天大的罪责啊。

可.

盐,他去哪里搞到这三万斤盐啊。

而且还得在一日之内。

以往,除去应天府周边府县的日常消耗后,一日收购的盐能剩下三千斤就已经很不错了。

等等....

张德才猛然间想到了一个人。

刘德。

对,这可是盐运司成立以来,每日售盐数量最大的灶民。

光一天就能产数千斤盐。

听手下陈建说,那刘德自从被拒绝后,并未减少盐的产量,反倒是一天比一天多,连仓库都新建了两个。

他那些仓库里,定然有三万斤盐。

一念至此,张德才紧张的情绪瞬间褪去。

“陛下放心,臣一定以最短的时间准备好这三万斤盐,等候吴王差遣!”

“臣告退!”

张德才信心满满的在朱元璋面前立下保证。

紧接着便匆匆忙忙的离开御书房。

他得去搞盐了。

至于刘德拒绝这种可能性,他想都没想过。

要不然,民不与官斗这句话也不至于广为流传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5 0:34:09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