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有空间农场 第11章:工人升职方式

四合院:我有空间农场 网文爱好者 同人小说 | 影视同人 更新时间:2023-07-27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是分小组培训的,一个小组一共五人。

“陈小龙。”

“到!”

“王志刚。”

“王铁蛋。”

“马大虎。”

“李二丫。”

组长说道:“呦!这还有一个女同志啊。”

李二丫顶了回去:“怎么,看不起女的?妇女还能顶半边天呢。”

组长笑了笑,并没有过多的解释。

他开始长篇大论的介绍轧钢厂的光辉事迹,如何如何牛皮等等。

但是王铁蛋很快就抓到了某些核心的字眼,知道了大概的情况。

轧钢厂最初不是娄家的资产,而是前北洋时代军阀的兵工厂,用的都是德国机器。

这在当时,是顶尖的水平。

在四九城附近造兵工厂,那不稀奇。

在三十年代左右,这个产业被娄家收购了,并起进行了二次升级。

抗日战争事情,这一片厂区又被日本人占领了。

日本人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从本土淘汰的设备运到这边,给它三次升级。

这才有了如今规模的雏形。

其实,这和东北的工厂一模一样的。

要是设备和技术超过日本,那纯粹就是扯淡。

无论是东北,还是华北,日本人经营的时候,那都是拿着淘汰的设备二次利用的。

抗战胜利后,娄家又引进了少量的美国机械。

到了65年的时候,无论是德国活,日本货,还是美国货,都逐步被国产化了。

确切的说是什么设备坏了,那就自己生产,自己修。

一大爷和秦淮茹的钳工工作,是后勤保障人员和生产人员相结合的工作。

给自家厂子的设备维修,同时还需要加工一部分奇奇怪怪的的零件。

二大爷的锻工,则是给轧钢厂生产具体的产品工作的,类似于流水线上的工人。

安全培训么,其实一个上午就足够学习完了。

基本上就是这些不要做,那些不要做,按操作手册来生产。

再有,最重要的一点,任何岗位,必须保证两个配合,不要一个人蛮干。

这是轧钢厂,不是普普通通的工厂。

每年总会有一小部分倒霉蛋因此出事故,甚至死亡。

一线的轧钢工人,危险系数和挖煤的煤炭工人有的一拼。

但是这类工人升级快。

基本上实习两三个月,就可以直接转正了。

后续是最快一年升级一次,通常到了三级工人就止步了。

薪资待遇么,从18元实习,到23元,到27元,再到33元左右。

这个不是绝对的工资,是有一定的评分标准。

按现代工厂的路子,那就是基本工资加上绩效考核,还有包含劳动奖金一类的。

六十年代,基本工资才是大头。

而二十一世纪,基本工资只是一个添头。

第二个大头就是钳工。

虽然钳工是基础工人,但工作量极大。

这是六十年代,不是未来的制造大国。

在手搓原子弹的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机床少,钳工多。

而且钳工的等级上限高,最高可以达到9级,接近国家最高领导的薪资标准。

但是吧,这玩意想想就好了,考核难度极高。

实习期高达半年。

升级考试两年一转,还对文化知识要求极高,尤其是数学题。

最简单的,你起码看得懂图纸吧。

一个高级钳工,放现在那就是高级工程师。

电视剧吹嘘的什么十级钳工,结果看不懂新式图纸,都是扯淡。

你是钳工,手操的精度可以达到世界的最顶级,但是你看不懂图纸,也就是一个初级钳工。

连图纸都不会看,文化课都过不起,你谈什么精度,你知道什么是标准?

中级钳工是需要看得懂自己厂子的图纸。

高级钳工,那基本上工件图纸全都看得懂。

9级钳工,又号称手搓原子弹。

那不仅仅是国内的图纸,连国外的图纸他也懂。

他可以不知道外国人的文字是什么意思,但他绝对懂外国人的工件图纸符号,会换算国际上主流的几种标准尺寸。

比如俄制,公厘制,和美制。

国内和日本,还有德国人,都是主公厘制为主。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重量单位克,千克等。

甚至为了符合这些需求,连传统的一斤十六两,也改成了一斤十两,等于500克。

以前的一斤,可不是标准的500克,实际上在满清时代是550克左右。

而且各地标准不一样,有的甚至是600克一斤。

工件的尺寸,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这导弹的零件尺寸,要是差了一点点,那设计人员辛辛苦苦几年的成果,可就全废了。

最后一个,就是中专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分配的工作。

他们基本上直接进入储备干部阶层,也有下放到一线的。

这就是拼爹时刻到了。

有个好爹,或者好亲戚,直接实习在办公室。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很无聊的,比起老师讲课还无聊。

来来去去就那几个,很多人听不下去了就开小差。

李二丫到时认认真真的做笔记记录着什么。

在轧钢厂,女孩子是比较稀罕的。

基本上选择的工作都是比较轻松的。

但是现在是六十年代,对于储备干部的学识要求把控的愈发严格。

李二丫只有小学文凭,基本上不可能当干部,只能去一线。

就算是去一线,搞不好很多图纸都看不懂。

这时候的小学知识量,可没有后来的小学知识来得多。

一半时间是文化课,一半时间是劳动课。

其中,劳动课就是和成年人一样,需要去干活的。

小学基本上每个村子都有,教师就是来自于城里的中学生。

虽然上山下乡还没有正式的文件,但实际上从53年开始,就有意的引导知识青年下乡。

很多农村人也从文盲变成半文盲,或者完成最基层的小学教育。

至于教育质量,只能说勉强够用。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8 13:12:13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