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将来改写世界 第14章 赈灾准备

大明,我将来改写世界 半生栗子 军事历史 | 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05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第二天,本来已经准备处理其他事情的李景隆众人,又一次的被聚集在了一起。朱雄英坐在主位上等众人来齐后说道“今日匆匆召集诸位前来,是有紧急之事需要处理。想来大家都对最近的洪灾有所耳闻吧,现在,皇爷爷将此事交由孤来负责,准确的说是交给孤与孤的幕僚来负责。”

说道这里,朱雄英顿了顿,给众人缓冲下,毕竟,将这么大的一个事情交给一个小孩子来处理实属罕见,但是也因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朱雄英的重视。

等众人的心情都平复后,朱雄英接着说“接下来孤重新安排诸位的任务,望诸位竭诚合作,共同报效朝廷。”

说完后,朱雄英对诸人进行了分工,由常森拿着朱元璋的手令去找前军都督府,借调士兵,修建足够20万人居住的临时房屋,特别强调修建时要有公共的卫生间以及洗澡的地方。

由杨士奇、欧阳论出面去找京城的地主乡绅们借粮,朱元璋也下发相应的手令。

由蓝闹儿跟锦衣卫一起准备抓捕不法商人,可以在商人刚一出发,就调查这个商人的屁股是否干净,等时机成熟了直接抓捕。

由夏原吉负责后面的价格战,现在就可以拿着朱元璋的手令开始慢慢的调粮,哄抬粮价,并安排夏原吉去找驿卒拿着朱元璋的命令下发给沿途各县,灾民经过时必须开仓赈灾,且赈灾的粥必须插上筷子而不倒,同时又借鉴和珅赈灾时向粥中放些沙子。

当然,朱雄英让放的沙子都是让人用水洗干净后的沙子,不至于让百姓吃土。

粥中放沙是相传乾隆年间某地爆发饥荒,于是当地知府奏请乾隆开粮仓赈灾,并由朝廷拨付专项赈灾粮款,乾隆向来是仁君示人,一听说有饥荒,当然要重视起来,而且老百姓吃不上饭就容易激起民变,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乾隆立刻差当时主管户部的宠臣和珅为钦差去亲自拨款办理这件事。

赈灾时,和珅发现粮少人多,根本就没有解决灾民的问题,而且很多并不是吃不起饭的人都跑来蹭吃蹭喝,可对于灾民也不好核实什么,因为这反而会增加管理成本,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和珅提出了一个建议。

他命人把赈灾的粥中掺上沙子,结果赈灾的粮食消耗的也少了,灾民相应的来的也少了。许多人这才恍然大悟和珅真正的用意,那些并不是吃不上饭的人自然不能接受掺了沙子的粥,而真正快要活不下去的灾民却仍旧对这样的食物感恩戴德,十分珍惜。

又命铁铉带着圣旨及1000人马沿线巡查,对于不及时赈灾或者干脆不赈灾的县令予以抓捕。

古时因为灾情较多,故很多县令并不会好好的赈灾,而是应付了事,这一次派铁铉前去也是为了杜绝此事的发生。

同时又把早上上课时候写的每个人任务的重要事宜交给了众人,因为朱雄英救了宋濂一家,因此宋濂十分感激,再加上朱雄英学习极好,因此对于朱雄英课堂上的举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以说朱雄英为了这次的赈灾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用来确保百姓的生存。

5日之后,灾民陆续到达京城,也是幸好朱雄英早已做好安排,进京的灾民才能被妥善安置,而这5天时间,朱雄英也是在慢慢的操控起了京师的粮价,粮价有原来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半变成了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一石,可以说是整整的涨了2倍多。

而在此期间,朱雄英却是忘记考虑京城百姓的情况,粮价飞涨,也是让京城的许多普通百姓的生活陷入了艰难之中,还是朱元璋发现不对,及时调整,让赈灾的粥铺也向京师百姓开放才让事情平息下来。

这天,朱雄英刚上完早课,接到太监来报,杨士奇及欧阳论两人求见。见到2人后,不待两人行礼,朱雄英就摆摆手道“说说情况吧。”

杨士奇2人见状也不矫情,由杨士奇开口道“太孙殿下,臣有负重托,仅仅只能筹集到11万石粮食,这个是借粮人的名单。”说完,杨士奇寄给了朱雄英一张纸。

在明朝,1石粮食大概够一个人吃30天左右,而这11万石粮食相当于仅仅只能支撑20万灾民半月之久。

猛的一看似乎还好,但是要知道,赈灾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首先灾民到达京城后一般会逗留一段时间,这个时间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灾情何时褪去,大部分都是1-2个月时间,但是在这部分灾民回去路上的粮食朝廷要管吧,灾民回去后重新种地,在收获之前的粮食要管吧。

南方水稻根据种植时间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其中早稻的播种时间在3-4月份,多在清明前后进行。中稻的播种时间在4-5月份,一般只种一季。晚稻的播种时间在6月中下旬,到10月11月成熟,因此这一部分灾民朝廷需要提供至少7-8个月的粮食,也就是相当于140-160万石以上的粮食。

因此可以说11万石只是杯水车薪,连塞牙缝都不够,不过朱雄英并没有怪罪于杨士奇和欧阳论,一是因为现在的地主乡绅们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仅凭一个杨士奇和欧阳论,虽然拿着朱元璋的命令,但是想从这些人虎口夺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二来朱雄英也是借着这此机会想着找一批可以为己所用的地主乡绅们,因为朱雄英明白,他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必须要团结更多的力量到自己身边来。

“罢了,给他们机会,既然他们不知道珍惜,那么就别怪孤了。接下来欧阳论你与杨士奇配合夏原吉完成粮食的价格战。”朱雄英是一点都不着急。

这天中午,醉香楼内二楼,这里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大饭店,能来这里的基本上都是非富即贵之人。

只见2个身穿华丽服饰之人坐在一起正在对饮,只见其中一人说道“道兄,这多年未来京城,不成想刚来便碰上了这水灾之事,真是多事之秋啊。”

“陶兄却是不知啊,这次洪灾虽然导致20万百姓受灾,但是在太孙殿下的治理下,并没有死去多少人,尤其是以往跟洪灾一起爆发的瘟疫,这次是一点没有见到啊。太孙殿下真乃神人也。”另一人是喝了一口酒感慨的说。

“是啊,但是现在灾情才仅仅开始了1个多月,后续灾民们回家的口粮还不知道咋办呢,也不知太孙殿下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不然的话还是会出乱子的啊。”第一个开口的人接着说道。

要知道自古一来洪灾死的人分为几种,一是在洪灾爆发的第一时间死亡的人,二是在政府赈济之前死的人,三是死于瘟疫之人。

而这次洪灾,在爆发的第一时间死亡的人,这是不可抗力的,但是因为朱雄英要求沿路的官府进行赈济且安排大公无私的铁铉进行监督后,死在来京路上的仅有不到5000人,可以说是一个大大的奇迹。

至于瘟疫,因为有着朱雄英的命令,在建造灾民住处时就在通风,卫生等方面下了大功夫,要求所有人必须喝开水,两天洗一次澡,每天有专人清理粪便,偶尔死亡的人也是及时处理,而且是派军队强制执行,因此才导致疫情并没有爆发。

而且粥中加入沙子,导致混入灾民中人变少,也使得粮食的消耗减少。

而外地的众多商人听到京城的粮价飞涨,也是有好多人带着粮食赶到京师,准备大赚一笔,但是谁知道这是朱元璋和朱雄英给他们挖的一个陷阱。

进京之后,先后有10多个商人因以前的徇私枉法导致被抓入狱,而他们的粮食也是被充公,就这,为朱雄英带来了将近30万石的收入,搞得朱元璋晚上在坤宁宫都说还是抢的快,惹得马皇后是直翻白眼。

而正当其他商人人心惶惶之际,却有官府人员出面告知,被抓之人皆是有犯罪事实的,而剩下的商人,经锦衣卫查明均是正当行商,不会予以抓捕,这才稳住了剩下商人的心。

这一系列措施下来,看到现在这个结果,朱元璋也是啧啧称奇,大感震惊,之后便把朱雄英推到了前台来,让世人所知,按照爷孙两原来的计划,本来朱元璋是不打算公布本次赈灾是由朱雄英负责,也是为了以防万一赈灾不理想,影响到朱雄英的名誉,但见现在效果不错,便将朱雄英推到前台来,让他积累美誉。

因此,最近京城里面到处可见的都是在讨论太孙殿下的治理洪灾的事情,可以说是最近朱雄英就是京城里的最大网红,谁要是不知道太孙殿下那就是最大的无知,搞得朱元璋是高兴不已。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30 14:58:27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