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八百龙骑,朕要灭女真 人物介绍1

从本章开始听

此时,尽管朱元璋拥有十万兵力,但是占有的地盘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敌。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虽然同是反元武装,但是张、徐二人同小明王却相互敌视。不过,北面小明王、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大大牵制了元军,而且,张士诚、徐寿辉的力量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暂时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64-65]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完成了“高筑墙”的部署后,朱元璋便着手实行“广积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负责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几年工夫,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在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66]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知道后,下令杀了胡三舍。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于是自己动手将胡三舍杀掉。

在争取民心的同时,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67],这也表明朱元璋决心要开创一个新的皇朝。[68]

大破陈汉

朱元璋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69]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70]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71-72]

接着,陈友谅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朱元璋的领地,应天大震。[72]朱元璋只好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73]惟有刘基默不作声,朱元璋于是征求他的意见,刘基认为如今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他。虽然陈友谅势力强大,但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难战胜,只要等他们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不难取胜。朱元璋同意刘基的判断,于是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约陈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74][75]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方知受骗中计。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76]朱元璋收太平,占领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于是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77]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74][78]

正在这时,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救出小明王韩林儿等,把他们安排在滁州居住。朱元璋率主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79]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80]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81]陈友谅被乱箭射死。[82]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83]因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历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一统江南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理最终出城投降。[84]在吞并了陈友谅后,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85]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86]至正十六年(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将东吴的势力赶出江北地区。[65][87]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布檄文声讨张士诚。[88]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后投降朱元璋,平江成为孤城。[89]于是朱元璋以重兵包围平江,发动平江之战。在围城的同时,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但在瓜步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接着,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为“吴元年”。[90-91]

平江之战开始时,朱元璋筑墙围城,并造有三层的木塔楼,高过城墙,以弓弩、火铳向城内射击,还设襄阳炮日夜轰击。城内一片恐慌,张士诚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张士诚反复无常,贪图享受,对部下也十分放纵。平江被围困的最后一天,张士诚弟弟张士信在城头督战,仍不忘享乐,坐在银椅上饮酒,左右侍奉的人递桃子给他,结果桃子还没到口,恰好一炮打来,脑袋被打得粉碎。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劝降,都被张士诚拒绝。张士诚死守平江,粮尽后,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后,以屋瓦为弹。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失败被俘后,自缢而死,东吴灭亡。[92-93]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94]后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同年,方国珍投降。[95]

建立大明

吴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96]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97]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对北伐又作出了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98]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梁,然后挥师潼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99]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5]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次年,朱元璋于鸡鸣山立功臣庙,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虚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100]

平定天下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八月,明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101]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朱元璋鉴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决定北征消灭北元。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102]明军此次北征,三路皆胜,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逃到漠北,其子买的里八剌等被俘。[103]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朱元璋又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征伐。又称岭北之战。[102]此战结果,徐达的主力中路军大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仅冯胜的西路军获胜,但因惧怕东察合台汗国的东进,冯胜放弃了甘肃。[104]第二次北征以失败告终。

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北元平章乃儿不花等南侵明边境。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北征。[105]大军渡过胪朐河(今中蒙边境克鲁伦河),俘虏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众。[106]八月底,明军北征各部胜利班师。

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20万人北征故元太尉纳哈出。[107]结果是战胜纳哈出,明得其军民24万余人,羊、马、驴、驼、辎重无数,最后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六月底,傅友德以新得到的辽地汉人军士驻守大宁,冯胜等胜利班师。辽东从此完全纳入明朝版图。[108]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明朝侦察到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今中蒙边境之贝尔湖),决定急行军直扑元帝所在。四月十二日,蓝玉部明军到达捕鱼儿海南岸,探知脱古思帖木儿的营地就在捕鱼儿海东北80余里,于是发动突袭,获包括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等64人、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119人、吴王朵里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兰等2994人,以及北元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等等。[109]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捕鱼海之战后,有大批降人居大宁都司,因边将市马,拂其所欲,即叛而去。故元左丞相失烈门、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辽王阿札失里、会宁王塔宾帖木儿等相继叛明,明太祖于东北置宁王(赤峰)、辽王(广宁)、沈王(沈阳)、韩王(开原)震慑东北之地。于西北置庆王(宁夏)、把都帖木儿(巴彦淖尔)、未知塞王(东胜州)、周王(和林格尔)及晋王(太原)守御河套之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以周兴为总兵官,进讨也速迭儿,追至彻彻儿山。这次远征塞北,搜捕残敌,大败之,“弭绝边患”,自是不敢进边牧马者十余年。[118-119]

除了北伐外,朱元璋亦陆续平定中国其他地区。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同时,朱元璋派胡美由陆路进入福建,汤和和廖永忠所带的水军从海上进攻福建和广东,降服割据势力陈友定、何真等,接着攻取广西。[110]洪武二年(1369年),徐达从东面进入山西,击败扩廓帖木儿,年底平定陕西。洪武四年(1371年),汤和、傅友德等灭明夏,取四川。[103]洪武十五年(1382年)傅友德、蓝玉等取云南,消灭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降服大理段氏。[111]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确立了对整个河西走廊的统治。[112]

洪武之治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徙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赋税,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朱元璋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型的租税蠲免。[113]洪武二年是明初第一次大规模地蠲免赋税。之后的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应天、河南、北平、山东、江西、两浙等地陆续蠲免赋税。[114]到洪武二十四年统计时天下田土,已达到凡二百十二人”的行事,来教育他的臣僚;洪武十九年(1386年),又颁布了《志戒录》,“其书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31 9:41:08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