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印记与万物归道 第十七章 感应2

宇宙印记与万物归道 易图归道先生 科幻网游 | 超黑科技 更新时间:2023-04-13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伊藤听完李清所讲的神秘事情后,觉得非常神奇。但他转念一想,思索了一下后,说道:“从你说的这些事情来看,逻咘泊地区似乎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力量会使人们离奇受害,或者心智突然迷失,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出来。会不会是在那个地方里,由于某些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磁场或辐射能量,导致这些神秘事件的发生。我曾在一本科学杂志上看过一篇报道说到,在昆仑山脉的中断有一个名叫“那棱格勒”的峡谷,被当地人称为“昆仑山死亡谷”,因为许多年来,只要有人进入那里,就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的,且里面还布满了数之不尽的动物骸骨。相传在昆仑山生活的牧羊人宁愿让牛羊因没有肥草吃而饿死在戈壁滩上,也不敢让它们进入昆仑山那个古老而沉寂的深谷。至于那个峡谷为何会如此恐怖,却始终没有人能说得清。后来,一支科学考察队冒险进入了该地进行考察,才终于揭开了其中的谜团。他们发现那一带地区的湿气流很容易被昆仑山脉所阻挡,在谷地上方形成带电的对流云或雷云,使得那个地区地表的大气电场增强,再加上谷地地质的主要成分是强磁性的玄武岩,强地磁的效应会招致局部打雷,还会引起尖端放电现象。所以当牛马和人进入峡谷后一旦出现放电现象,牛马和人自然成了雷击的目标而被电死。所以说,正是这些特殊的地形和磁场,把那个峡谷变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恐怖地狱。”

萨布林点头说道:“是的,是的,当我在研究那些逻咘泊神秘事件时,我也是想到了特殊磁场或辐射能量。不过跟你的想法有所不同,我可不认为那些特殊磁场或辐射能量是由于自然因素形成的,根据我多年对外星人神秘事件的研究,直觉告诉我那肯定是与外星人有关。

因此,在地质考察队出发之前,我求助一些志同道合的外星人爱好者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搞到了一批先进的探测设备,然后带着这批探测设备,跟地质考察队来到了墩隍。

我们到达这里时大概是三月初,在随后的两个星期里,我带领地质考察队对这一带的雅丹地貌进行地质考察,并且很快就完成了所有的考察工作。接下来,我便忽悠地质考察队的成员们陪着我一起进入到逻咘泊地区调查那些神秘事件。

我们在神秘事件发生点的区域安置了许多探测设备,什么高斯计(磁感应强度测量仪)、激光气体分析仪、便携式辐射检测器、微型射电望远镜等等设备全都用上了。接着,便怀着像等待乐透彩票开奖一样的心情,期待着惊喜的出现。

然而,结果却非常令人失望,我们待在那里探索了半个月,完全一无所获。所有的探测设备都没有探测到丝毫异常的东西。一切都非常正常,非常非常正常,正常到我都快要哭了。

由于当时地质考察队的经费快要花完了,物资也所剩无几,所以我最后不得不带着地质考察队撤离逻咘泊。尽管我心里极其不甘心。

在我们准备离开的那天,很不巧碰上了可怕的沙尘暴。这令我们原本计划的行程变得十分危险。为了地质考察队成员们的安全着想,我只好让他们放弃回收那些探测设备,任由那些探测设备遗留在逻咘泊里,好让地质考察队能轻装上阵赶路。我们像疯狂的野马一样开车一路狂奔,好不容易终于回到了墩隍,并赶在沙尘暴“吞没”墩隍之前,乘坐飞机回去罗曼诺夫国。

几天之后,我回到了家里,感到很沮丧,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了。之后,我便再也没有想过这个事情,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外星人神秘事件上。

然而,又过了大概半个月后,在偶然之下,我发现我的笔记本电脑里竟然接收到了许多份微型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原来我们之前设置在逻咘泊中心处的那台微型射电望远镜并没有被沙尘暴损坏,它还在收集着观测数据,并通过卫星互联网把数据传送到我的笔记本电脑里安装的数据处理系统上。

而更令人振奋的是,根据这些观测数据显示,那台微型射电望远镜竟然在过去半个月中捕捉到了64次重复出现的“快速射电暴”(一种短暂而猛烈的无线电脉冲信号),而且这些“快速射电暴”都是来自于6000光年之外的同一发射源!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这些“快速射电暴”极有可能是外星生物释放出来的信号!这可是一个超级大的发现,超级超级大的发现!

我当时高兴极了,高兴得睡不着觉,甚至连吃晚饭都……”

“等等”,伊藤听到这里,突然打断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据我所知,射电望远镜的尺寸都是十分巨大的,它们的直径一般都是长达数十米,甚至达到数百米长。而你刚才所说的,带到逻咘泊去的那些微型射电望远镜,它们的尺寸充其量应该都是在直径十米以下。这么小尺寸的射电望远镜真的能够像普通的射电望远镜那样,探测出6000光年之外的信号吗?我的意思是说,它们探测出来的结果靠谱吗?”

萨布林并没有责怪伊藤打断自己,反而赞许地说道:“好问题,好问题,伊藤老弟,你问了一个好问题。你说的没错,那台微型射电望远镜本应该探测不到那些信号的,因为它实在太小了,小到连探测太阳系以外的信号都成问题。但幸运的是,由于逻咘泊的特殊地形,使这一切成为了可能。这正是这件事情中最神奇的部分。”

萨布林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份卫星拍摄到的逻咘泊地形照片,递给了伊藤。伊藤接过照片,认真看了一阵后,猛地惊呼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原来如此。真是太有意思了!不得不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够奥妙的。”

李清也好奇地凑到伊藤旁边看了一下照片,却茫然说道:“这只是一张很普通的逻咘泊卫星照片而已,我以前也看过许多这样的照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你究竟从中明白了什么?”

伊藤没有回答,反而指着照片向李清问道:“清,你能告诉我这个“大耳朵”是怎么一回事吗?你是导游,想必是知道缘由的。”

李清说道:“当然,我当然知道。这是逻咘泊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之一。逻咘泊被人们称为“神奇之耳”,因为从卫星在外太空拍摄到照片来看,逻咘泊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

关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卫星照片上的那个大耳朵形状,其实就是逻咘泊在不同滞水期积聚的湖滨盐壳在太阳光下折射出的不同色彩轮廓。盐壳中的盐分高度集中,生成了反射性较强的晶体物质,并在卫星照片上呈现出了一道道色调较浅的耳轮线。

据说,逻咘泊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有多条河流汇聚于那里,水源充足。但由于数十年前,河流两岸的人口突然增长,使得河流的水量急剧萎缩,导致逻咘泊的湖水也跟着减少,并最终完全干涸,成为了一处荒芜的戈壁。所以说,这个“大耳朵”的形成是与逻咘泊的干涸过程密切相关的。对了,话说回来,这个“大耳朵”跟那些“外星人信号”有什么关系吗?”

伊藤说道:“有,有很大的关系。正是这个“大耳朵”使那台微型射电望远镜得以探测到那些信号的。在这个过程中,是仿生学的原理在发挥着作用。

随着人类对各种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与生俱来的身体结构往往比迄今为止任何人工制造的精密机械都要优越得多。生物的构造都是在历经了千万年进化后,才得到的最完美的设计。因此,科学家们总是努力模仿生物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将这些结构与功能应用到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上。例如,将海豚的体形和皮肤结构应用到潜艇设计上,模仿苍蝇的眼睛制造“蝇眼透镜”(一种用途广泛的新型光学元件),根据蜻蜓的翼眼功能原理消除飞机机翼的颤振危害等。

而人类的耳朵也是如此,它的构造也是非常精妙的。人类的外耳之所以会演化成今天这样的形状,并非是因为这样子更好看。而是因为从力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形状能够使耳朵更有效地收集到各种声波。

事实上,不单只是声波,外耳的这种形状也适用于收集其他的波,如光波、无线电波、伽马射线等。因为从物理学上来讲,所有波的特性都是相同,它们的反射、衍射、叠加性、相干性等现象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由于人的耳朵里只拥有能够接收到声波的耳膜,而没有接收其他波的构造,所以耳朵只能听到声波,而无法“听”到其他的波。

回到刚才所讨论的话题。逻咘泊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大耳朵”,拥有着跟人类外耳一样的形状轮廓,因而也具有人类外耳的功能。所以,当微型射电望远镜被设置在“大耳朵”的中央,即“耳孔”的位置时,微型射电望远镜与“大耳朵”在无意中构成了一个能够接收到无线电波的仿生耳朵,而且是一个超级,超级,超级巨大的仿生耳朵。这个巨型的仿生耳朵使微型射电望远镜接收无线电波的能力,以几何级的幅度增强。因此,它才得以接收到这么遥远的无线电波信号。”

李清听了伊藤的解释,大致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禁感叹道:“原来如此,这种巧合的确太不可思议了。”

萨布林对伊藤竖起大拇指赞扬道:“伊藤老弟,你很不错,不愧是一个出色的物理学家,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的奥妙。我当时可是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搞明白这个道理。”

坐在伊藤旁边的佐伊,有意无意地更加靠近伊藤,纤手轻触伊藤的手背,眼神中充满崇拜地看着伊藤说道:“那是当然的,伊藤是一个天才,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他是我见到过最有才华,最有想法的科学家,这些简单的科学原理自然难不了他。”

伊藤此时的注意力全都被外星人话题所吸引了,所以并没有察觉到佐伊的小心思。他关切地向萨布林追问道:“后来呢?后来你确认了那些“快速射电暴”就是外星人发出的信号吗?”

萨布林说道:“后来,我拿着那台射电望远镜收集到的观测数据,去找了许多天文学家。那些天文学家都说,仅凭观测数据是无法确认那些“快速射电暴”的具体来源和成因的。快速射电暴的成因有许多种可能,包括恒星爆炸、超新星爆发、脉冲星、磁星、中子星、或遥远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等等,而“外星人发出信号”是他们认为概率最小的一种可能。

而且,那些天文学家对我的态度大多都不太友好,他们不喜欢我们这种外星人爱好者,对我们的想法嗤之以鼻,并且认为我之所以极力要证明“快速射电暴”与外星人有关,纯粹是为了炒作和博人眼球,想要哗众取宠罢了。有些家伙甚至怀疑我是骗子,连看都不愿意看一眼我提供的资料,就把那些资料直接扔掉了。哼,真是一群无知的狗崽子。

幸运的是,再后来,在一名美国外星人爱好者的牵线搭桥下,我联系上了在宾夕法尼亚科技大学地外智慧中心工作的佐伊。佐伊,我的好姑娘,她并没有排斥我的想法,非常认真地阅读和分析了我提供的数据资料,并从中发现了其他天文学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她告诉我,有别于以往观测到“快速射电暴”,这次在逻咘泊观测到的“快速射电暴”的频率极低、波长极长、重复次数多,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快速射电暴”。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它们就是外星人发出的信号,但至少可以确定,这次射电暴的来源极为强大,且存在着某种重复规律,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射电暴中,最有可能与外星文明有关的一次。

佐伊的结论让我备受鼓舞,于是我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筹集到一笔资金,然后组织一支调查队伍,再次进入逻咘泊进行调查,以收集更多的数据来佐证我的想法。

然而,筹资的过程非常不顺利。尽管一开始有很多有钱人都对这个项目表示出了浓烈的兴趣,但真正愿意投入真金白银的却寥寥无几。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到数都数不清的类似的搜索外星人项目,可从来没有一个项目真的找到了外星人。因此,我四处奔波了大半年,仍旧一无所获。直到我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把申请资料递交给了“先知”所成立的雷德姆罗拉公司基金会,事情才总算有了转机。

“先知”看到了我所提供的资料后,直接联系上我,赞赏我对搜寻外星人的执著与努力,而且他很肯定地告诉我,我在逻咘泊观测到的“快速射电暴”就是外星生物释放出来的一种信号。然后,“先知”很爽快地交给我一笔巨款,让我尽快组织队伍前往逻咘泊做更深入的调查。

伙计们,你们能够想象到我当时的感受吗,我感觉就像中了乐透头奖一样幸运。不得不说,“先知”是我见到过最伟大,最睿智的人,没人任何人能比得上他,是的,没有人任何人!能够遇上“先知”这样的人,是我一辈子最大的幸运……”萨布林越说越激动。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2 1:43:25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