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楚风 第十五章 马屁精VS实干家

汉水楚风 文刀手易 军事历史 | 人文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17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嘲竹

丁文江

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

成群能蔽日,独立不禁风。

根细善钻穴,腰柔贯鞠躬。

文人多爱此,生气息相同。

周文的神奇其实并非来自神仙护佑,而是得益于秦朝最高统治者的闭目塞聪和政府高层的刻意隐瞒。依靠篡位成功的秦二世胡亥虽然非常聪慧,但在政治上却是个低能儿。一个新上任的领导,面临着被下属架空的风险。

架空领导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就像李斯那样,用自己的专业能力绑架领导。李斯毕竟是跟随秦始皇建国的功勋,秦朝的基本制度也是由他一手设计。秦二世对于国家的大小事务的处理都绕不开他。一旦皇帝对李斯的能力形成了依赖,那权力的分流一定是必然的。

第二种架空领导的方法则更胜一筹,就像赵高那样,他通过消息来架空秦二世的权力。赵高恫吓秦二世说:“先帝统治天下很长时间了,因此群臣们不敢为非作歹,进献谗言。而如今陛下年纪轻轻就登上大位,如何能斗得过这帮久居朝堂的公卿大夫呢?万一有所差池,您可就把自己的短处暴露给群臣了。”

秦二世果然被赵高的话吓倒了:是啊,如果在大臣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无知,那么对于君王来说确实是一件难堪的事情。

于是,秦二世请教赵高:“我该如何是好?”

赵高胸有成竹地提出了个解决办法:“正所谓天下称朕,固不闻声。您越是神秘,这群政治上的老狐狸才拿捏不住您的弱点。”

秦二世转念一想:对啊,当领导就一定要有神秘感,这样才会让自己更有威严。如果大臣们一眼就把自己看透了,摸清了底,那皇帝的权威将荡然无存。

于是秦二世采纳了赵高的建议,隐居在深宫之中不再露面,只与他最亲爱的老师赵高决断各种政务,而其他大臣,包括丞相李斯,也鲜有面见皇帝的机会了。

赵高为了彻底把控朝政,千方百计地迎合秦二世,从来只报喜不报忧。但凡各地有叛乱的消息一律封杀,根本传不到朝堂之上,秦二世完全彻底地活在自己世界里了。

声色犬马,昼夜荒淫,秦二世尽情地在后宫追逐自己渴望的一切,他有句名言:“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可乎?”

凭借阴谋轻而易举获得天下的秦二世,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帝王。他的地位正被全天下觊觎,直到终有一天有人会揭穿他那皇帝的新装。

有使者从东方而来觐见秦二世,向他报告了山东六国叛乱的事情,秦二世很是吃惊,立刻召集群臣、智囊商议应对之策。

秦二世问:“楚地的戍卒攻克蕲县占领陈县,你们都知道吗?”

秦博士和儒生三十多人纷纷上前,义愤填膺地禀告:“作为臣民不能私下拥兵聚众,否则就是反叛,应该判处死罪。这些人不可赦免,希望陛下即刻发兵消灭他们。”

秦二世听罢,心里非常不爽,怒形于色。在他身边的官员们,无不感受到了这股愤怒的气息,面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这时一名胆大儒生站出来大声说道:“你们都说错了。如今秦朝一统天下,各地的城墙都被拆除,兵器也尽收府库,天下从此太平。更何况现在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人人都奉公守法,四方都来归顺,哪里有胆敢造反的人?这些不过是一帮鸡鸣狗盗之徒,何足挂齿?各地的郡守正在全力缉拿他们,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这说话的人正是叔孙通。他是大名鼎鼎孔子的八世孙孔鲋的弟子。当初叔孙通在跟随孔鲋学习的时候,孔鲋对自己的爱徒这样说:“你学业有成,何不学而优则仕?”

叔孙通一脸茫然地问:“我跟先生学到的知识,都是古代贤王所用,不能用于当今乱世吧?”

孔鲋摆摆手说道:“你的本领在于随机应变,如今这个世道不兴儒学,这不是你的错。”

于是叔孙通辞别老师,用法家的知识到秦朝政府任职。果然不出孔鲋所料,没过多久,叔孙通的随机应变的本领就得到了施展。

秦二世听到叔孙通的回答非常高兴。对啊,天下还是国泰民安,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小小盗匪不值得大惊小怪。爱拍马屁,说讨喜话的臣子,哪个领导会拒绝呢?于是秦二世当即对叔孙通加以褒奖,并破格给他晋职升官,将他的级别从待诏博士一下提升到了博士。

然而就在第二天诸位同僚前来祝贺叔孙通晋升之喜的时候,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昨天还在朝廷上胡说八道的家伙,居然连夜收拾包袱跑路了。他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吾不堪虚伪之世,欲追求真理与自由,故不复容忍,特此告别。”

众人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机敏的叔孙通看问题更深刻,他预见到了更大的危机。昨日的阿谀逢迎只是因为他看到了在赵高指鹿为马的朝廷里,只有同流合污才能活下去;而他今日之所以选择跑路,则是看清了秦二世的荒唐统治必将导致重大的灾难。叔孙通就像一只嗅觉灵敏的狗,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朝大地震前的不祥征兆。他果断地离开了咸阳这个是非之地,去寻找那个真正可以为之赴汤蹈火的主人。

纸毕竟包不住火。虽然叔孙通们的说辞糊弄过一时,但无法糊弄一世。周文的十几万起义军号称百万,接连攻克函谷关,突破宁秦、武城和郑县,最前锋已经抵达戏水(今西安市临潼区),直逼秦都咸阳。这帮所谓的盗匪让京城震动,就连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秦二世现在也知道大事不妙了。秦朝的这帮博士儒生终于明白了叔孙通的高明之处。

秦二世连夜召集群臣紧急商议对策,然而当他盘点了卫戍部队后却发现,京城的防守实在捉襟见肘。

导致这种局面完全归咎于胡亥他爹那超级强大的自信心。秦始皇统一六国,五次巡游天下之后,他获得的最大感受就是天下太平,盛世到来。于是秦始皇便下令收天下兵器,将它们融化铸造成十二个金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基于对全国大局稳定的本判断,秦始皇认为中原地区已经稳如泰山,如今最主要的威胁来自于边疆。于是,他一方面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军队北守匈奴,另一方面派屠睢、赵佗率领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为了让戍边的战士坚定开疆拓土,有去无回的决心,秦始皇还特意下达了一道圣旨:即便中原有变,百万大军不可勤王。

这些决定彰显了嬴政空前绝后的自信,却让继承人胡亥尴了个尬。当大家不能再无视皇帝的新衣,当虚假的太平盛世被残酷的现实彻底戳穿。正当所有人正为哪里去寻援兵而一筹莫展时,有一个大臣站出来大声说道:

“敌人已经兵临城下,且人多势众。我们调集附近郡县的军队怕是来不及了,而戍北的边防军又远在千里之外。我负责修建骊山皇陵,那里服役的刑徒人数众多。我建议陛下赦免他们,配发兵器,让他们来击溃叛匪。”

说话的这人正是秦朝的少府章邯。少府这个官职位列九卿,相当于财政大臣,专门负责征收税赋和重大工程的建设。当时骊山陵墓的修建工程就是由章邯来负责。章邯早年曾追随秦始皇攻打六国,在消灭韩国、赵国的过程中立下大功。章邯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他所负责的骊山皇陵项目就是采用军事化的管理。

秦二世别无他法,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试试运气。他采纳了章邯的建议,下令大赦天下,任命章邯为大将军,将这二十万刑徒武装起来阻击周文。

这二十万刑徒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从各地征发来的青壮年劳力。当他们得知通过战争可以摆脱劳役,恢复自由,甚至可以建功立业的时候,每个人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磨刀霍霍。秦朝打开了封存已久的府库,向刑徒们发放最精良的铠甲和兵器。这些刑徒们迅速被武装到了牙齿。勇气和武器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就被封存已久,如今终于重见天日。

这天天色已晚,周文站在大帐外,目光注视着远方的历山,月光柔和。连绵起伏的山脉,犹如一匹威武的黑色骏马,奔腾在天边。骊本意就是黑色的马,这也是骊山得名的缘由。

周文心里突然有种预感,似乎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于是他找来一片龟甲再次开始占卜。周文觉得,数月以来他接连撞大运,一路没有遇到秦军像样的阻挠就轻而易举地攻破函谷关,直逼咸阳城,这全部得益于他经常与老天爷及时汇报心得。

周文不同于一般极近忽悠之能的算命先生,他可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信徒。他认为只有内心足够地虔诚才能打通与神灵对话的渠道,只有最殷切的祈祷才能获得神灵的回应。龟甲在炙热的篝火中呈现出神秘地裂纹,周文心情很不错,因为这一挂,又是大吉!

周文觉得这就是天意,老天爷不会辜负他的诚意。在夜最深的时刻,周文开始憧憬明日胜利的曙光。他欣赏着骊山的夜色,在他的注视下,这座山仿佛活了过来,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山上的丛林,如骏马飘动的鬃毛,随风翻滚,更添野性之美。他渐渐陷入一片遐想,似乎梦见了将士们的奋勇冲杀,似乎听到了将士们阵阵的呐喊。

不对!这可不是做梦。周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错!喊杀声听得真真切切。难道骊山的山神显灵了?军营里出现了骚动,这时,一名侍卫惊慌失措地跑过来喊道:

“秦军偷袭!”

这就是章邯的十万刑徒大军,他们趁着夜色杀将过来。秦军如同一股黑暗之流,席卷着整个战场。他们手持沾满鲜血的刀剑,冷酷的眼神中闪烁着野兽般的凶猛与残忍。他们挥舞着手中的长刀,犹如嗜血的魔鬼,无情地屠杀着身边的敌人。他们身上的黑甲已被鲜血染红,让人想起了鲜红的鬼火。

战场上传来绝望的呼喊声,刺耳的喊杀声,让人不寒而栗。几声惨叫断断续续地响起,让人感到一股深深的恐惧。而那些秦军士兵,更是可怕。他们腰间挂着敌人的头颅,就像是在炫耀着自己的杀戮成果。他们的眼神冷酷无情,仿佛已经失去了人性。整个战场上,只有死亡与恐惧,只有血腥与杀戮。秦军士兵穿着黑衣黑甲,如同恶鬼一样从骊山的阴影里爬了出来,他们就是来复仇的。

无论从军事素养还是武器装备上,农民军都与秦军相差甚远。很多人来投靠起义军仅仅是为了混一口饭吃,他们缺乏坚强的战斗意志,也缺乏必要的作战技能。而起义军士兵手中的武器多为木制农具,与秦军的制式武器根本无法匹敌。

更何况农民军一路打到秦地,风餐露宿,望屋而食,后勤给养得不到保障,那股冲劲早已是强弩之末。一路顺风顺水的运气,不仅神化了主帅周文,也大大消磨了起义军打硬仗的心理准备。农民军被秦军的奴隶部队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这一仗周文在戏水大败,折损了数万人马,起义军沿来路退回到函谷关前才稳住阵脚。

周文之所以能稳住阵脚并非他又重新获得了神仙的青睐,而是秦军莫名其妙地退兵了。面对首战告捷,章邯显示出了异于常人的老练和耐心。他并没有急于冒进,而是派重兵扼守住函谷关口后,鸣金收兵了。

章邯为什么不打了,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原来章邯的思路正是攘外必先安内。他首先要做的是稳定关中局势。章邯守住函谷关口后稳扎稳打,他先是在蜀汉等地紧急征调预备役,肃清残匪,增强秦军在关中地区的控制力;除此之外,秦朝政府又从向王离发出调令,命令他率领北部边境用于防守匈奴的二十万大军火速回援。秦国就像一只苏醒过来的猛虎,正积蓄力量准备反扑。

遭遇惨败的周文并没有走远,他集合起数万残兵驻扎在函谷关附近的曹阳(今河南三门峡西南)。他也在等。

周文认为自己还有翻盘的可能,毕竟身边还有几万士卒舍命跟随,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向陈都请救兵去了。他得到陈王的保证:很快就会有人跟他接应。北攻赵地的武臣、张耳、陈馀等人不久将会率领大军渡过黄河,与他南北夹击秦军。

周文又算了一卦,依然大吉!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4 0:26:20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