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卖车:你管战损叫微瑕? 23、他在研究什么项目?战斗机吗?

从本章开始听

三个人坐在饭桌上。

气氛一度凝固到了冰点。

苏芮来这里之前,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的。

因为在科学院的时候。

她的导师几乎是用字典中能找到的最好的词语形容616厂的。

尤其是这个装甲车的项目。

导师称之为这一百年来最伟大的工业设计。

他们都觉得苏芮这一次在616厂的借调经历能让她受益良多。

而来到厂里之后。

上至老总,下至刘总工,都对宋藏赞不绝口。

苏芮猜想。

能够领衔这样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就算不是人中龙凤,也至少是个少年英才。

可是开口就问彩礼是什么鬼?

尴尬的沉默中。

还是王琦率先破冰。

他从兜里掏出一张卡片,说道:“宋工,考虑到这段时间你经常要到厂里视察,我给您准备了准备了一张饭卡。”

“卡里我充了三千块钱。”

“我们食堂的价格很便宜,应该够你吃半年的了。”

王琦想得很周到。

科研上的事情他插不上手。

但生活上的事情是无微不至,力求做到让宋藏宾至如归。

616厂的食堂虽然是收费的。

但其实人家的食堂定价很便宜,五块钱按就能吃一顿饱饭。

像王琦这样的中年大肚腩,充三千块能够吃一年还有盈余。

而且是种类丰富的满汉全席,可不比外边的自助餐差。

因此食堂也算是福利了。

宋藏闻言。

一边谢过一边接过饭卡,直奔打饭的区域。

乘着他离开的档口。

苏芮立刻问道:“王副总,咱们厂确定要让这个人当战车项目的总设吗?”

王琦也知道苏芮的担忧。

他第一面见到宋藏的时候,第一印象也不咋地。

但是架不住人家真的有技术啊。

试问。

国内谁还能徒手攒出一辆装甲车?

王琦苦口婆心的做着苏芮的工作。

“苏博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按樊老总的原话,宋藏这个人不出意外,将来是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的。”

“你寻思。”

“二十五岁就获得616厂外聘资格的人,学术水平能一般吗?”

不多时。

宋藏端着餐盘走了过来。

他的手都有些颤抖。

不是因为餐盘烫,只是因为他拿的太多了。

餐盘里中餐、西餐、小吃……

几乎是满汉全席。

宋藏就好像是在所有档口都拿了食物一样。

光是汉堡包就堆了两个。

苏芮看着宋藏的餐盘,犹豫中有些惊讶。

“学术水平怎么样不好说,但是饭量绝对不一般。”

“照这么吃……”

“三千块还真的不够用。”

宋藏吃完自己拿的食物,已经是半个小时之后了。

这个时候他才打着饱嗝问道。

“对了,苏博士,听王总说你是什么高能物理的专家,那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你,可以吗?”

宋藏心里也不全想着吃。

当下比起战车组装生产线,他更操心的是除雪车项目。

毕竟这一次改装,他一次性从系统中换购了很多的新技术。

这些技术在目前世界还没有实践。

“不知道苏博士氢混动力发动机有什么看法?”

这个时候苏芮才觉得这次会面走上了正轨。

“氢混动力,你指的是氢燃料是吧?”

“这种发动机目前来看可行,但是成本和效益不成正比,还不适合实用。”

虽然宋藏提出的不是什么高级学术问题。

但毕竟也跟学术沾边了。

氢动力诞生已经很多年了,算是个落后技术。

虽然可以为机械提供动力,但是可靠性远不如化石燃料。

因此这种动力方式并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

倒是有不少企业以此为噱头炒作,骗国家补贴。

宋藏立刻摇了摇头:“我说的不是氢动力,是氢混动力。”

“依然以化石燃料为主体,加入氢能源的瞬时爆发,这样不是可以大幅提升柴油为主的化石燃料的瞬时功率吗?”

话说到这儿。

苏芮对于宋藏之前的不良印象突然间一扫而空。

宋藏所说的技术确实存在。

而且是理论界最先进的技术模型。

苏芮连连点头:“这个啊!”

“我听说过!”

“科学院动力研究院确实有小组在研究这方面的课题!”

“据说理论模型很优秀,如果能够量产的话,能够将化石能源,尤其是大功率机械的动力提升十倍。”

“但是……”

“这也只是个理论模型,到量产估计也得五年的时间吧?”

科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很多不起眼的技术改变,却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十年如一日的研究。

因此理论到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宋藏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那高分子硬化技术呢?你们觉得怎么样?”

苏芮是目前宋藏能够接触到唯一的高级科学人才。

他也是逮着蛤蟆要攥出团粉来。

非要把所有问题问个遍。

可此时,宋藏的形象已经变的高大起来。

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宋藏问的问题都太专业了。

苏芮连连摆手道:“我的专业并不涉及材料学,但是我对高分子硬化也有一部分的了解,都是皮毛。”

“我听说首都分子材料实验室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建设。”

“他们的高分子分离机第一阶段实验已经成功。”

“保守预计,再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全部试验都应该能完成。”

“届时,高分子硬化技术应该能让材料学掀起一场革命。”

“至少!至少可以让目前已经硬度最高的碳纤维材料的韧性指数级提升!”

言毕。

王琦不由的发出了感叹声。

“我滴乖乖!”

王琦对于理论不太懂。

可他是战车厂家的副总啊,对于材料再熟悉不过了。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强的材料是碳纤。

大规模应用在航天航空这些需要高强度低重量材料的领域。

如果碳纤的强度还能做到指数级提升,那就是真正的金刚不坏了啊!

如果这个理论能成功落地,应用到坦克上。

今后我军的坦克就彻底无敌了啊!

王琦都不敢往下想了。

可宋藏不置可否。

点点头。

继续道:“那电磁炮呢?这个技术应该研究很多年了吧?有进展吗?”

苏茵闻言,刚要开口,可是又犹豫的看着王琦。

一个眼神。

王琦就明白了苏芮的意思。

这是在询问宋藏的保密级别够不够。

有的技术太过先进,哪怕是科研人员之间,都不能随意闲聊。

王琦:“苏博士,你放心,宋工的保密级别跟你一样高,甲级以下机密都可以交流的。”

于是。。

苏芮才畅所欲言道:“电磁炮技术一开始走了不少弯路。”

“但是就在去年,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另辟蹊径,在线管约束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前两个技术苏芮只是道听途说。

但电磁炮是苏芮正经八百的专业领域,她能说的简直太多了。

这个技术在诞生之处,被学界寄予厚望。

但随着实验的进展,大家发现电磁炮在线管烧灼方面有着不可逆的缺点。

甚至大家一度以为这是山姆战略忽悠的一部分。

为的是消耗敌对国家大量的研发经历和资源。

可就在去年。

苏芮所在的项目组另起炉灶,已经成功解决了线管约束模型。

电磁炮实践应用已经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了。

想到这里。

苏芮带着笑容说道:“这方面,我们科学院的研究是领先全球的。”

“我相信三年之内,国内应该会有搭载电磁动力武器的出现。”

这份自信让王琦这些实践者有底多了。

如果前面的高分子硬化材料也是真的。

最强的盾加上最强的矛。

我国的战车制造领域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宋藏依然是不置可否,匆匆道谢之后便离开了。

无论怎么说。

宋藏能提出这三个技术的问题,说明他至少不是一个小白。

由此。

苏芮心中也产生了一个深深的疑问。

“王副总。”

“宋工还在研究别的什么项目吗?”

从氢混发动机到高分子硬化,再到电磁炮。

每一个都是当下最尖端的技术。

“难道说宋工在研究战斗机吗?”

苏芮能想到的应用这三种技术的项目,也就只有歼击机了。

可王琦笑着摆摆手。

“害!他手里的另外一个项目是搞除雪车的,用不上那三个高精尖技术。”

“可能就是人家敏而好学罢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9 6:45:00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