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抓治安,你把朕抓了? 第一章:朱棣随地吐痰,被抓拿下狱

从本章开始听

大明永乐二年,济南府,海丰县,县衙监牢。

监牢内,新扣押了两位犯人。

其中一人,身着华贵的衣服,双目如炬,颇具上位者的威严,

即便被扣押在监牢里,也没有丝毫的畏惧的情绪。

他身后站着一人,身材高大,虎背熊腰,

一看就是常年练武之人,脸上挂满了愤慨。

“陛下,这个海丰县令,胆大妄为,罪该万死,他竟敢扣押您。”

说话的是当朝锦衣卫副使赵镶,

他口中的陛下,正是永乐皇帝朱棣。

“无碍,他并不知道朕的身份,此次出行,乃是微服私访,

告诫你多次,不可义气用事,

这下可好,朕倒是成了阶下之囚。”

朱棣无奈的苦笑着。

自从靖难之役后,登基已有两年,

按理说天下一统,四海归一,

百姓应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可北部山东诸省,因山高皇帝远,

官员贪腐成性,致使冤案四起,盗贼丛生。

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长此以往,必成大患。

朱棣决心,整治乱象,亲自暗访诸省,治理贪污和当地治安。

来到这海丰县后,却让朱棣没想到,

因为自己随地吐痰,被官府罚款10两纹银,

朱棣拒绝缴纳罚款,结果被抓拿下狱。

朱棣知道那些贪官善于巧立名目压榨百姓钱财。

却没想到这个海丰县这么明目张胆。

连吐痰都要收费!

10两纹银相当于七品县令一年的俸禄!

这海丰县县令想钱想疯了吧!

此县令必是大贪!

“陛下,那衙役偷袭我,不讲武徳,否则他哪是我的对手?”

“一口痰,就要罚款10两纹银,朕倒要看看

这个海丰县县令敢把朕怎么样。”

朱棣目光充满冷意,

若这县令真是大贪,必把他五马分尸!

不一会,

两个衙役来到监牢,打开牢门,冲着朱棣喊道:

“你们两个,出来吧,既然交不起罚款,

按照县令大人的规定,就要参加劳动改造。”

劳动改造,那是什么?

朱棣虽不是很明白,但没有抗拒,

他想查清楚,这个县令到底还有哪些违法勾当。

随后,朱棣两人,被衙役领到了海丰县城北的街道上。

那衙役指着这条街道,冲着朱棣他们说道:

“这条街道,今天打扫干净了,就可以走了。”

朱棣看了看那街道,

他从未见过如此平坦之路,

而且,道路两旁还栽了两排树木,甚是美丽。

路上除了成堆的树叶,

还有几个正在打扫的老人,几乎没什么垃圾。

朱棣使劲踩了踩那地面,

无论是硬度还是平整度,比皇宫的路修的还好。

如果南直隶到北平有这么一条路的话,

那么运输粮食的速度必将提升数倍。

朱棣一眼就看出了此路的军事价值。

“陛···爷,这路好平坦啊?”

赵镶差点喊出陛下,还好改口改的快。

朱棣白了他一眼,

然后问向旁边正在扫路的老人。

“老人家,请问这是何路?”

朱棣好奇的问道。

“没见识的外乡人,这叫水泥路,

是我们家县令修的,我们全城都是这样的路。”

旁边的李老头解释道。

“全城都是这样的路,那得花不少钱吧。”

朱棣有些惊讶,不敢相信。

“那肯定啊,但是我们县令大人很有钱。”

李老头继续骄傲说着。

朱棣回忆着,朝廷从未拨款修这样的路,

一个贫瘠的海丰县,哪来这么多钱?

肯定是贪的!

朱棣知道一个官员好与坏,

其治下的百姓最有发言权,随后问道:

“老人家,你来这里扫地,是不是也是官府强迫你来的?”

朱棣想来,自己吐口痰就被强迫来干活,

那这些百姓肯定也是被官府逼迫的。

“当然不是,我是自愿的。”

朱棣一愣,自愿的?

怎么可能,谁会自愿给官府白干活。

李老头看着朱棣一脸不信的样子,解释道:

“我们县令大人说了,吃饱喝足要锻炼,

不然身体会出问题,我来这扫地,就是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

海丰县的老百姓这么有闲情逸致,

不去种地,不考虑明天有没有饭吃?

跑来锻炼身体?

朱棣在暗访其他州县的时候,

百姓凋敝的景象可是历历在目。

这更让朱棣疑惑了,继续问道:

“难道,你们不用种地吗?”

“不种地啊,我们的土地都让县令大人强征了。”

李老头平淡的说道。

强征百姓土地?

该死的海丰县令,果然是一个巨贪!

土地可是百姓的命根子,

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要是家中有两亩良田,何至于造反?

这县令敢强征百姓土地,那不是官逼民反吗?

这可动摇了国之根本!

朱棣脸上浮现一丝不被察觉的杀意,继续问道:

“县令把你们土地都征走了,你们不恨他吗?”

朱棣好奇,为何被抢了土地的百姓如此平静?

“为什么要恨啊,我们县令可是好官,

没有县令大人,哪有我们的今天的好日子。”

朱棣看着李老头一脸幸福的模样,不像是假的。

难道错怪这个海丰县县令了?

他是一个好官?

不过,没有土地,百姓如何生活呢?

抱着心中的疑问,朱棣再次问道:

“不种地,你们靠什么吃饭?”

“我儿子养我啊,我儿子在县令修建的水泥厂工作,一个月有6两银子。”

李老头在说一件非常不起眼的事情。

可朱棣却震惊不已。

“一个月6两?”

要知道,以目前的粮价,一两银子三石米,

一石米是150斤,6两银子能买2700斤粮食。

朝中官员,能达到这个俸禄水平的起码是正四品大员。

可能成为正四品大员的人,整个大明又有几人?

不说寒窗十年考取进士有多难,

就说那些已经成为进士,并成为官员的人,

又有几人能顺利晋升到四品?

可这里随便一个工人,就已经享受四品官员的俸禄?

这不可能吧?

“老人家,你说的可是真的?”

李老头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那还有假,我儿子工资都算少的,

我邻居,老马他们家的儿子,一个月12两银子,

人家都在县中心买了两栋‘洋房’了。”

6两月薪算少的?

居然还有月薪12两的?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 9:59:10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