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状告朱元璋治国不力 第四章 明君还是昏君

从本章开始听

见他越说越放肆,胡惟庸的心也越来越凉。

现在都敢直接暗示陛下昏君了,这还了得?

原本他觉得,李发财被砍头,他这丞相也就做不成了。

要是他夷三族,他可能得流放。

要是他夷九族,他可能要当阶下囚。

然而这句昏君一出来,李发财九族都不够砍的,他也就岌岌可危了。

朱元璋的惩罚向来是连坐的,他身为李发财的举荐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只求李发财这张臭嘴能少说两句,别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李善长担心自己的生死,百官却看得更加客观。

李发财疯子一样状告朱元璋,都不用听内容,妥妥的死路一条。

然而开口谈地主阶级剥削,痛骂皇子,悍批藩王,大谈官制,竟然一个比一个有理。

加上刘三吾和宋濂求情,皇上已经有了不杀之心。

不得不说这人几乎是个通才,上到藩王下到百姓,战争民生、农业经济,都分析得有理有据。

现在更是妄图给皇上指一条明路,言下之意不按他说的做就是昏君。

这一番话又把他推向悬崖边缘,这明显在求死,以成全自己青史留名。

那边六部公卿,几个尚书互相对视,已经有了几分惋惜之意。

难得朝廷冒出一个不惧皇权的御史,死了实在可惜。

这几年皇上对权力越来越痴迷,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以前的李善长,后来的汪广洋,现在的胡惟庸,都对皇上唯唯诺诺,极力顺从,无疑加剧了皇上对权力的进一步渴求。

现在好不容易有人敢痛痛快快的站出来指责,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就凭这一点也值得大家敬重。

因为很明显的一点,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皇上正在大刀阔斧的砍伐那些束缚自己的制度,让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里。

一个人再英明,倘若权力太大,独断专行,也会走向昏庸。

不说其他人,至少这群尚书已经对李发财有了改观。

他们甚至希望,李御史能一直活着,一直担任殿中侍御史,一直如此刚正不阿,一直能监督皇上,悍不畏死的谏言!

时时刻刻提醒皇上,在治国治民方面,大明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李发财一心求死,也确实在找死,他做的这些事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皇上是不可能饶了他的。

“咱若不按你说的做,在你眼里就是昏君?”朱元璋面无表情的问。

李发财道:“南征北战,驱逐狄虏,恢复中华,让我中原大地不被外族欺凌,陛下功不可没。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晚,编撰《大诰》,制定国策,削减赋税,永不起科。约束官僚,严惩贪腐。军屯卫所,自给自足,用人公正,调兵如神,大明军队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倘若不是小冰河期的影响,带来很多天灾,大明百姓基本上算是安居乐业。

“以上种种,臣永远不会说陛下是昏君,人无完人,只能说陛下离千古一帝还差点距离。”

朱元璋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四大罪状把他告懵了,早就想杀了李发财,奈何除了以下犯上,冒犯圣听,他说得全无毛病。

现在忽然听到他话锋一转赞美起来,心里无比舒服。

因为他说得都是对的。他就是驱逐狄虏,功不可没。他就是矜矜业业不敢懈怠,古往今来没有比他更勤奋的皇帝,十年如一日起早贪黑。他就是眼光独到,会用人,也会用兵,调兵如神不敢说,至少能做到每次关键的大战役,极少输过!

他不敢自称千古一帝,自知有一定差距,可是这话有人当众挑明,而且是从一个悍不畏死的忠臣嘴里说出来,说他只差一点,听了还是很满足。

差哪一点呢?

铲除地主阶级?严加约束皇子藩王?改革官制?分散皇权?

除了第二条,他一个也做不到。

至少暂时做不到。

但是李发财所说的商业模式,倒是可以浅尝辄止试一下。

他从来不否定商业的重要,只是不喜欢商人唯利是图的嘴脸,怕长此以往带坏社会风气。

“你刚才说小冰河期?是什么意思?我大明天灾不断,是因为小冰河期?”朱元璋忽然问道。

李发财道:“这是一股影响世界的寒流,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要到百年后,才会展现真正的影响,但即便是刚刚开始,也会让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

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头,这两年南方等地突降大雪,极为反常,他以为是连年战乱导致,故而在这皇宫中心建造了奉天殿,经常祭祀天地,以求早日止兵戈,生民息。

原来是因为小冰河期。

大明虽然不富裕,但也有足够钱粮去平定北元和西南,就是因为这几年天灾不断,要拿出巨额银两赈灾,才导致军事行动一拖再拖。

拖到现在,北元鞑靼依然猖獗,西南势力依然硬挺。

“你能看到百年后的事?”朱元璋挑起眉毛,问道。

李发财心里咯噔一下,一不小心差点泄露天机,赶紧找补一句:“臣略知天文,夜观星象,见北斗高悬,隐隐有下坠之势,所谓星动十载,星移百年,便大胆揣测罢了。”

“面对如此天灾,你有何应对之策?”朱元璋眼睛一眯,他是个迷信天文的人,从来就很佩服刘伯温的天文知识。

“富国强民!在臣死之前,会把一套全新的契合大明现状的商业模式写出来,现在几句话很难说明白。”李发财慷慨的道:“陛下,那就别耽搁了,大家都挺忙的,要是现在不砍头,就给我在大牢准备一套纸笔,写完了再送我上路。”

对这一趟大明之旅,他基本没什么遗憾,见了朱元璋,见了胡惟庸、刘三吾、宋濂,以及一大堆历史上的公卿,只是朱标朱棣不在,略感遗憾。

“咱并不想杀你。”朱元璋摇了摇头。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 22:55:05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