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战火 第27章 哈尔西归来

燃烧的战火 回家做饭 军事历史 | 穿越时空 更新时间:2022-08-28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在排枪对射中,也能这样不慌不忙的装填射击,明知道排枪打过来会死人还不躲不闪、维持队形,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但在当前的时代,却是经过无数战场考验的、最务实、最有效、最能发挥滑膛枪火力的战术队形。

这种排枪对射,比的就是射速和忍耐力,谁先崩溃谁就输了。

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民兵往往只能进行一轮齐射,而在遭到英军齐射后就会溃散逃窜。

即便是美国正规军——大陆军,也很难抗住红衫军的两次齐射。

当初李东了解这段历史时,还颇为不屑,觉得美国人太孬种。现在看来,即便是他自己,在对上这种排枪射击时,也很难淡定的不躲不闪,甚至有没有勇气迎着枪口排成队列走上前去,都是未知数。

达斯坦彻底服了气,他终于知道昨天的会战为什么会一败涂地了。

作为一名马穆鲁克,他对自己的枪法和刀法都格外自信,他一直认为单兵格斗的话,法国人不是自己的对手。

但是,一旦这样的士兵成百上千的排成队列,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个人勇武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真正的军队。”李东向米歇尔伸出大拇指,由衷的称赞了一句。

米歇尔十分绅士的微微点头致谢,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瞬间,法国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接下来的整个下午,两人都在不停的装弹,射击。

在有幸近距离观摩了欧洲第一强军的实弹射击后,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偷懒的理由,刻苦训练是唯一的选择。

于是土堡外枪声阵阵,乒乒乓乓的打的好不热闹。当然,他们的实弹射击训练也引来了路过土堡的法军部队的侧目,好在因为有米歇尔上尉等人在场,所以没人过来找麻烦。

除了练习褐贝斯滑膛枪外,他们还特地使用弗格森线膛枪进行了实弹射击。等到天色完全黑下来时,两人已经合计打光了差不多一百发弗格森步枪的配套子弹。这种土豪行为,让米歇尔上尉感到一阵阵的肉痛。

射击间歇时,李东曾拿起一枚裹着皮革的铅弹问米歇尔,为什么铅弹要裹皮革。

米歇尔表示,裹了皮革的铅弹会更好的契入膛线,还能增加气闭性,使子弹打得更远更准;另外在枪口向下时,弹丸也不会从枪口滑出去。

这个法国人还提醒说,如果他们这三百发子弹打光了,也可以继续使用别的铅弹,但前提是需要用皮革或者布片一类的东西将弹丸包好。

米歇尔的解说自然得到了李东的大力赞扬,连吴巍也跟着捧了几句,这让法国人的虚荣心又小小的满足了一下。

整整一下午的射击,黑火药产生的烟雾,熏黑了两人的脸和脖子,手也不可避免的脏的一塌糊涂。但他们的苦练没有白费,在非实战条件下,前装枪的射速已经提高到每分钟两发,有时甚至做到了一分钟三发。

不过中间还是闹了一次笑话。

李东因为过于追求射速,在装填后忘记拔出推弹杆,结果开火后,推弹杆被一起打了出去。好在这货脸皮比较厚,又大大咧咧的跑去把推弹杆捡了回来。

当然,米歇尔的一顿数落是逃不掉的。上尉郑重提醒,如果是在战场上,这支枪就失去了再射击的能力了。

这让两人凛然受教,在之后的训练中,没有再发生类似事情。

至于弗格森步枪,他们已经完全掌握。

那一百发子弹没有白费,让他们把射速提高到了每分钟三到四发。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在后世接受过的严格射击训练,所以他们的射击精准度在一开始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与他们笨拙的装填比起来完全不成正比。

这让旁观者感到离谱和怪异,这两个人在各自试射了几发之后,就差不多能够做到十发八九中,这是肿么回事?天才射手?

奇怪归奇怪,这并不妨碍两人继续旁若无人的练习,一直到天色全黑才罢手。本来他们还要继续练习,但为了避免黑夜里误伤、和引起友军不必要的误会,在米歇尔上尉的强烈建议下,才收工回到了土堡。

通过这次实弹射击训练,他们已经对弗格森和褐贝斯这两款步枪性能,有了进一步了解。

弗格森步枪无论在射速、精度还是射程上都大大强于褐贝斯。

褐贝斯滑膛步枪需要多支齐射才能达到一定的命中率,要想单支枪命中目标,就需要在很近的距离开火才有把握。

而弗格森线膛步枪不但射速快,还因为刻有膛线的缘故,在180米的距离依然可以精准命中目标。

这也让米歇尔上尉看的咂舌不已。他打定主意,军火库里剩下的那一支无论如何也不卖了。

晚饭不用说,还是去法国人那里蹭。让两人高兴的是,吃过饭不久,那个和他们约好的法语二把刀向导哈尔西,也回到了土堡与他们会合。

哈尔西给两人带来了一个不算好的消息:由于法军的封锁,他没能搞到船。

目前尼罗河上的所有船只都已经被法军征用。

昨天在大战中隔岸观火的易卜拉欣贝伊也发出严令,不许埃及人将船只借给法军使用。

所以目前尼罗河上已经看不到民用船只活动。

这样一来,他们要想去阿布基尔海湾的话,就只能走陆路了。

走陆路其实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被马穆鲁克的散兵游勇和贝都因人袭击的可能性就大了,这无疑是十分危险的。

哈尔西还建议说,或许应该等到局势稳定下来以后,再去阿布基尔海湾也不迟。

这个建议自然被吴巍否决了。

现在已经是7月22日夜晚,距离那场伟大的海战不过九天时间了。

他记得从开罗到亚历山大港大约有200多公里左右,这个距离放在后世,开车走高速的话顶多也就两个小时,但是放到这个骑骆驼的时代,再加上兵荒马乱,恐怕需要三到五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果不及早出发,在路上再耽搁一下,一旦错过了日期,就追悔莫及。到时候想要再去观战,恐怕就要等到下次穿越了。

所以吴巍主张当晚就出发。

他的这个想法,立刻遭到了达斯坦和哈尔西的反对。

两个坐地户表示,这一路他们将通过尼罗河三角洲,也就是说,如果沿尼罗河北上的话,一路上到处是绿洲,不存在躲避烈日和寻找水源的问题。

为了说服吴巍,哈尔西还画了一个简易地图,大致标出了亚历山大港和阿布基尔湾的位置。

客观的说,这个地图还是基本符合李吴两人在原来位面的记忆。

李东没有发表意见。作为拿粉,他一直研究的是陆战,这是因为拿破仑在陆地上所向披靡的缘故。

提起海战,无论是即将发生的阿布基尔海战,还是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虽然在海军史上都影响深远,甚至间接决定了拿破仑帝国的命运,但遗憾的是两次大战都是以法国海军的惨败而告终,所以他只是草草一带而过,根本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

拿破仑大军团陈兵布洛涅,最终没能渡过英吉利海峡固然可惜,但也造就了举世闻名的“三皇会战”,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个道理吧。

不能不说,李东的这种思维方式还是颇有市场的。

即便是现在,他也觉得可去可不去,反正是法国人输了,那又有什么好看?实际上他更倾向于直接去开罗找拿破仑和他手下的那些骄兵悍将,最好能搞个签名啥的,要是有朝一日能再穿越回去的话,那可就值银子了。

就像那些好莱坞大片一样,凡是能穿越过来的就总能再穿越回去,然后名利双收,不是吗?

不过李东知道,他的这个战友是地道的风帆战舰迷,现在机缘巧合,这场伟大的风帆舰队决战就在眼前,“不去”两个字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这个时代可没有视频之类的玩意,错过了可就真的不再有。

所以他还是非常支持吴巍的决定。

这时,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兵,达斯坦又客观的指出,在目前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无论是马穆鲁克又或是贝都因人,甚至是法国人,都可能袭击他们这四人小队。

别看土堡内的法军官兵非常友好,但到了外面,见财起意的多的是,真把他们打死在路上,也不会引起任何关注。

况且夜间行进,瞭望不易,很容易中埋伏。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等天亮了再走也不迟。

哈尔西也跟着说,他们至少还需要一头骆驼。

现在李东、吴巍都有骆驼,哈尔西也是骑着自己的骆驼,唯独达斯坦没有。在昨天的战斗中,达斯坦失去了他的三匹阿拉伯好马。

虽然两人共乘一匹骆驼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考虑到要长途跋涉几天,这样会加重骆驼的负担,更严重的是在遭遇攻击时不方便逃遁,另外也不方便侦察。

最终,他们的意见说服了吴巍。

两百多公里并不安全的行程,不做好充足的准备就出发,那是拿生命当儿戏。吴巍显然不能为了自己去看大海战的愿望,而让整个队伍陷入危险当中,更何况里面还有他生死与共的战友。

既然吴巍松了口,李东自然就不再坚持。

毕竟他们两人刚刚来到这个位面才几天,虽然比这个世界的任何人都更高瞻远瞩,有大局观,但那是在历史走向上。说起生活细节和区域性常识,无论是原马穆鲁克头目达斯坦,还是走南闯北的商人哈尔西,都可以甩他们几条街。

小心驶得万年船,现在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还是谨慎无大错。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7 2:55:46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