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带兵,你掀起工业革命 4、给我找五十个寡妇

从本章开始听

朱柏道:“一亩两季七百多斤,那你们这里都是良田啊。

“良田的话,每亩的田税应该八百斤。

“不过本王初来乍到,就当送百姓一个见面礼,还是六百斤吧。”

王文启道:“越王!百姓耕作已是艰难,上交六百斤,不出一个月就会饿死人的越王!求越王体谅一下穷苦百姓!”

说着,他以头撞地,硬实的官道被他磕得咚咚作响。

朱柏道:“王知县快请起,你先听我说完。”

王文启道:“越王,您先听卑职说完!上海县有一百二十八万亩田地,良田九十二万亩,中等田三十万亩,下等田六万亩,其中棉花种植七十万亩……”

朱柏道:“上海县这么多良田?行了,我知道了,你不用说了。”

朱柏从橱窗购买的种子能播种十六万亩,看来还是远远不够。

王文启道:“卑职要说!棉花一亩产量才300斤!那还是好的时候!碰上梅雨季,能有200斤就不错了!江南税赋本来就重,比北方多了足足一倍,饶是本地有纺织产业,年年还是有百姓流离失所!城外的乱坟岗,卑职每年都要埋掉上千人!上千人呐王爷,他们都是吃不上饭的百姓,大部分是妇孺儿童!”

朱柏沉默了一下,道:“你是个好官,王知县。但你能不能听我把话说完?”

王文启痛哭流涕:“卑职请求告老还乡!卑职没有脸去跟百姓要这么高的田税!”

朱柏道:“你还不到四十,告什么老。你先别哭了,我配发的新种子是改良水稻,亩产三千斤,田税六百斤不多吧?”

王文启:“越王,您种过地吗?天底下哪有亩产三千斤的稻田!”

朱柏道:“你通知下去便是。”

朱柏不觉得自己盘剥,以往他们一年到头亩产八百,上交一百六十斤。剩余六百四十斤。

现在年产六千斤,上交一千二百斤,剩余四千八百斤!

江南一带税赋本来就高,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不共戴天。

朱元璋觉得要不是江南百姓大力支持,陈友谅早就黄摊子了。

所以现在对江南这里实施惩罚性税收,比北方整整高了一倍。

但是没关系,一切恐惧都源于火力不足。

一切穷苦,都源于粮食不够。

随着产量提升,一年一年下来,余粮越来越多,也就不是问题了。

他来江浙当藩王,有一点可以保证,绝不多征收百姓一粒粮食,顶多就是现在的两成。

随着工业的开展,他会逐渐减少田税。

直至取消田税。

对皇权来说这是大逆不道的,因为他们想象不到工业化的力量多强。

历数历代皇权,田赋都是重中之重,而明朝之所以财政收入少,原因就是老朱收的少。

他穷苦人家出身,特别体谅底层的农民。

而且田赋越征越少,并下令额外垦荒者永不起科。

这方面的魄力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比不上。

朱柏知道,那个便宜老爹是不是个好人另当别论,绝对是个好皇帝。

老朱呕心沥血,制定了条条框框的律令,梦想大明一统万年。

但整个大明充满了遗憾,如果有机会,朱柏愿意填补一些遗憾。

现在他好不容易就藩成功,自然会卖力工作,为大明掀起一场真正的工业风暴。

至于发展到什么程度,他就不管那么多了。

埋头苦干就行了。

朱柏道:“播种的事就交给你了,晚上派人来我府上取粮,我这里有两百五十吨种子,按一亩三斤种子算,能播种十六万亩。”

王文启哭丧着脸:“那南郊种下的稻田还扒吗?”

朱柏道:“这还扒个锤子,都不够种。”

王文启道:“越王,什么是扒个锤子?”

朱柏道:“王知县,今晚我住哪?”

王文启道:“本地一富商,听说越王要来上海县长住,愿意将新建好的宅邸送给越王。越王若是不嫌弃……”

朱柏道:“不嫌弃!有的住就行!”

他好不容易跟老朱扯皮半年,才改藩成功,着急忙慌的就出来了。

如此仓促,一到地方就能有富商送房子,还想什么。

王文启道:“其实卑职还准备了两处,越王可以都去看看。”

朱柏道:“王知县有心了。”

他想赶紧回去看看。

那富商提供的宅邸最好是个深宅大院。

因为他要从系统仓库里掏出来两百五十吨粮食。

还有五十台自动纺纱机。

没多久,队伍便来到了城门下。

朱柏没有看到锣鼓队,也没有看到一个百姓欢呼。

他听说哥哥们就藩时,当地百姓排成数里长队,锣鼓喧天,夹道欢呼。

他再一次觉得王文启是个好官,他把所有衙门同僚带上,出城十里迎接。

却不让一个百姓干这种事。

也该如此,王文启这些官员食君之禄,是他朱家的雇员,欢迎一下老板没什么问题。

不折腾百姓就行。

入城后,道路两旁还是围满了百姓。

大家都是自发来的。

小小的县城,一辈子见不到一个大官。

忽然来了个藩王,谁都想来瞧一眼。

他们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看猴子一样看着朱柏。

朱柏也左右看着百姓。

看他们的穿着,他们的表情,他们的高矮胖瘦。

这是一个地方最直接的表达,想要了解一个地方,就看它最底层的百姓。

从他们身上能看到很多信息。

朱柏觉得意外,上海县的生活水平比他想象的要低。

好些人都面有菜色,一看就是常年吃不饱的状态。

一万卫兵被安排去了兵营,朱柏则长驱直入,来到宅邸。

这是一座高规格的宅院,至少一个商人没有相应的身份住这种豪宅。

老朱把商人的地位安排得明明白白,连丝绸都穿不得。

但其实大明各地,商人的地位都越来越高,某些方面稍微出格一点,花钱打点一下,也就无人追究了。

房子的确是新的,门上的匾额都还没有题字。

这说明那位商人很懂事。

不管新房旧房,赠予藩王,都不能题字。

进门后,朱柏道:“王知县,还有一件事劳你去办,明日找五十个女人,最好是寡妇。直接带她们来我府上。”

王文启又是一惊,越王还有这爱好?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23 12:20:51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