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朱元璋造反?我也反了! 第九章 战略构想

元末:朱元璋造反?我也反了! 无支祁 军事历史 | 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2022-03-04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有了几个大家族的支持以后,冯定邦心里有底多了,他决定开始加快速度。

大乱起来之后,需要保护的可不只是冯家庄,整个乡里乃至陈留都需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别看现在他们各自为战,到时候他们会求着来归附,那时自然不会缺少钱粮。

照冯定邦的估算,他拉起一支三千到五千人的队伍问题不大。

只是他们现在还没有跟官府撕破脸,不好短期发展太快,枪打出头鸟他岂能不知?

明着不行就暗着嘛,冯定邦指导乡里的其他村落也开始建立稍微正规点儿的保卫力量,这些规模不是特别大,少则三五十,多则七八十。

他们现在物理上还不能完全集合在一起,但是相互之间加强了联络。

这些村子之间相距近则两三里,远则十来里。

现在他们在大路路口都设有岗哨,一但发现大股力量立马回去禀报集结人手。

这么一搞就安定多了,附近的小股流寇根本不敢上门。

不过这也只是权宜之际,要不了多久流寇也会抱团形成大股力量,那时候规模可能会是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

根据这几个月的经验来看,元庭官府基本已经不起作用了,他们也没有了为祸乡里的能力。

就他们县衙那十几二十个捕快差役,和平时期还能狐假虎威地欺负一下老百姓,现在他们根本不敢出县城。

自古皇权不下县,官府只能把力量延伸到县一级,乡里基本全靠自治。

乡里拥有权力的肯定都是富家大族,他们第一反应当然是组织力量保卫自己及乡邻。

如此一来,形势一严峻,乡里自然就愿意组成一个统一的力量。

全乡几十个大家族聚在一起开了个会,最后决定他们出钱出粮,由目前势力最大也是经验和才干都恰当的冯定邦来挑头儿。

这正中他的下怀,于是便胸有成竹地应承了下来。

他旗下五百人,再加上其他五六个村子的三四百人,现在总共就有了八九百人。

他派出四十个岗哨往外伸出了五里的范围,中心位置全天候驻扎两百人,剩下的人则每天进行训练。

此时,南方刘福通连续攻克多座城池的消息也传开了,各地纷纷响应,长江的徐寿辉、彭莹玉,濠州的郭子兴,江浙的张士诚,陆续打起了反元的大旗。

可以说此时是遍地烟火百花齐放,元庭则忙得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当然了,他们也加码了对百姓的剥削,打仗是多好的加税借口啊,各地官员抱着有钱不赚王八蛋的心理,开始进行最后的狂欢。

像冯定邦这种情况肯定是不会鸟官府的,官军现在也抽不出多余的力量来对付这些还没有举起反元大旗的地方势力,毕竟南方打地鼠都还忙不过来呢。

冯定邦派出两百多人分散在四周三十里的范围去招兵买马。

他本来想派几个人到处贴些告示的,被人给阻止了才作罢,现在这个工作可不兴公开招聘!

其实附近五十里范围对冯家庄的大捷都有所耳闻,事后也都渐渐知道了他们的规模。

派出去的人随便一宣讲,报名响应者云集。

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吃不饱饭的人,闲散汉子多了去了,不到十天就陆续来了两千人。

这个结果让冯定邦多少还是有些震惊的,一下子队伍就翻了三倍,他之前准备的兵器只够装备一千多人的。

他命工匠,尤其是铁匠们开始加班加点地干活,另外还广招各种工匠,实在不够就挑些机灵的人做学徒。

照这个速度,只要冯定邦愿意,他再过两个月就能拉起上万甚至几万的队伍来。

不过他冷静下来一想,现在还不能这么干。

北方和南方的情况不同,南方离元庭中心较远,就算派大军镇压也得两条腿走上上千里,粮草后勤啥的更难,这样南方义军至少有几个月的喘息腾挪时间。

北方离元庭核心地区太近了,中原这地方仅有一条黄河天险,大军不说朝发夕至,也用不了几天功夫。

就算拉起三五万的义军队伍,也不够和元庭正规军过一下照面儿的。

这可能也是韩山童和刘福通放弃大好局面,南下颍州举事的原因。

目前的情况必须得苟着,但是还得有一定力量自保,以免其他目光短浅的起义军骚扰。

冯定邦仔细盘算了一下,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只要他像之前那样,把武器装备和训练搞好,三千人的力量至少能够硬干上万其他乌合之众的义军。

再说了,现在北方池子很大,王八多的是,他们也没必要非得来陈留碰这个硬钉子。

所以只要这三千人够硬就行了,剩下的就是等待局势的变化了。

等到元庭的力量被牵制消耗在南方,北方再有其他力量搅和几下子,我只需要大旗一举就成了。

中原地区最不缺的就是两条腿的人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多造兵器多积粮食。

“高筑墙”现在倒不用,别说以后我的力量会更强大,就是现在的实力夺一座县城不是跟玩儿似的?

冯定邦现在的时间精力除了打听分析南方的战局和官府动态,剩下的就全放在训练和兵器制造上了。

他一直在搜罗各种工匠,也在积蓄各种战略物资。

木材、牛皮、铜铁、药材。

一些行军打仗所需也在加紧制造,衣服、帐篷、大车、盾牌,箭头、铁蒺藜等等。

这些东西放个几年坏不了,临时需要可没处寻摸去。

稳定有保障的后勤才是战斗力的关键,历代农民起义军战斗力太渣的原因就在这里。

随便一件什么兵器,最多带着三五天的口粮,一但没有后继之力,仗还怎么打?只能逃散溃败了。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骑兵和弓箭手支援解围,也知道三天之后就没粮食吃了,不跑才怪呢!

冯定邦在少年时代看史书的时候就总结出这个规律了,古代打仗后勤很关键、训练很重要,并且这两个都是需要战前努力的。

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把决定胜败的因素提起做到一半。既然如此,还干嘛把希望都放在战场上拿人命厮杀呢?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31 16:01:18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