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咱皇孙!千古一帝的节奏啊 第019章 朱棣为大明埋下的祸根!

从本章开始听

不可否认。

朱棣彻底失去了燕王番位。而成为朝中一名户部尚书。

朱棣未来再也无法割据一方,更谈不上发动什么“靖难之役”。

这一点对大明的国运尤为重要。

因为,历史上的朱棣可以说给大明帝国埋下了三大祸根!

第一就是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攻下应天府后,因为无法和应天府朱允文的文臣武将合作而迁都北平,改北平为“顺天府”,又将“顺天府”定为国都,在那里打造了属于自己一个文臣武将团队。

这“顺天府”在大明朝的疆土上,地处大明帝国与北元势力的交界地带。

皇帝的都城立在这里,可以说很危险。

从此可谓“天子守国门”,这是后来大明朝覆灭的重要原因。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一边面对北面的大清,一边面对西边的大顺李自成政权,最终无路可退,只能煤山自尽。

倘若大明首都在应天府,何至于此!

如果说明朝的覆灭,一是因为东林党的党争,二是因为天灾导致的农民起义不绝,那排名第三的重要原因,就是这都城的位置,面对北方铁骑和西边的农民军,军事上不能进行纵深抵抗。

这个祸患,正是朱棣埋下的。

朱棣为大明埋下的第二个祸患,就是太监乱政!

大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命人铸造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内臣,即宦官(太监),朱元璋用这条铁令告诫皇宫的宦官,千万不要干预政事,否则必被杀头。

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是吸取了汉唐宦官专权之祸,这是祖制,朱元璋还将它写入了《皇明祖训》。

早在洪武元年,皇宫内廷太监初具规模后,朱元璋越发高度警惕。朱元璋对身边近臣一再提醒,“其(宦官)在宫禁,止可使之供洒扫、给使令传命令而已,岂宜预政典兵?汉唐之祸,虽曰宦官之罪,亦人主宠爱之使然。向使宦官不得典兵预政,虽欲为乱,其可得乎?”

历史上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对宦官的管理更加严格,宦官稍微有所异动,轻则杖刑,重则丢掉性命。

然而,让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朱棣在造反成功登基后,就公开违反了这一项祖制。

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靖难之役期间,应天府皇宫很多宦官偷偷给朱棣送情报,一些胆大的宦官干脆逃到朱棣军营中,充当燕军南下的向导。

事实上,朱棣对宦官的好由来已久,而宦官也对朱棣也非忠心。可不能让宦官涉足朝政,这是朱元璋的祖训,朱棣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违背。但是,制度毕竟是人规定的,活人岂会让尿憋死?

明的不行,那就来暗的,那块朱元璋铸造的铁牌直接“下落不明”,这是其一。

朱棣登基后,又以“(宦官)忠于己,而狗儿辈复以军功得幸,即位后遂多以委任。”

朱棣的意思是自己也不想用太监,奈何宦官的功劳很大。

于是一些耿直的大臣有意见了,对朱棣一番劝解。

朱棣也不甘示弱,强词夺理地说道,“朕一遵太祖训,无御宝文书,即一军一民,中官不敢擅调发。”

朱元璋还在《皇明祖训》中规定,“不许宦官读书识字”,朱棣可不管那一套,“听选教官入内教习之”。

后来,在明朝皇帝身边的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成为了最有权势的宦官,他们身处大明的统治中枢,对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有深入的了解。

随着宦官的不断受宠,大明庙堂权力的格局有了巧妙的变化,朱棣俨然已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后世明朝中有著名的祸国殃民的大太监王振,刘瑾,魏忠贤……这些人为大明灭亡也都分别立下了不同程度的汗马功劳。

除此之外,朱棣还为大明的灭亡埋下第三个祸根,那就是朱棣的基因不行啊!

历史上朱棣这一脉的后世之君可以说个个都是大奇葩!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22 14:36:01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