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庙十哲?我呸!怒怼虚无主义! 第九章 完美反驳,超多信息!

从本章开始听

第九章完美反驳,超多信息!

....................................

“牛逼!这一口气怼的!”

“苏教授这知识储备量,太可怕了。”

“怪不得人家是天才,这些内容让我背,我都背不下来。”

“别说了,让我照稿子念,我都不会有这么流畅啊!”

“微博大V就这个水平?怪不得大V现在都是垃圾呢。”

“网络大V遍地走,一看水平全没有。”

“这年头大V是条狗都能认证,别当真。”

“确实,大V大多都没啥水平。”

……

……

观众们再一次被苏晨的长篇大论所震撼,同时对于这位名叫千里江河的微博大V,统一给予了鄙视了。

听完了苏晨的话,这个微博大V千里江河明显不想就此认输。

他继续说道:“杨广十三岁就挂帅,军功赫赫,怎么可能是你说的这么一无是处?你别说他十三岁挂帅也是假的,这可是史书记载的!”

苏晨回道:“十三岁挂帅是真,可问题他只是挂个名头蹭功劳罢了,打仗的事情完全与他无关啊。”

千里江河质疑道:“你说挂名就挂名?证据呢?”

苏晨嘲笑道:“亏你还自称喜欢隋唐历史,看来也不过是喜欢道听途说罢了。既然你什么都不知晓,那我就仔细跟你说道说道。”

“年轻时平陈,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但是实际上的最高统帅是高熲,军功最大的是韩擒虎和贺若弼,一个攻破建康,一个击败萧摩诃十万军队。其次杨素,狼尾滩之战。至于后面二平江南,军功方面主要是杨素和史万岁。”

“不过杨广在处理江南的文治方面颇有手腕,展现了应有的素质和能力。但我估计你不知道,不然你就不会吹杨广的军功,而不吹他这一点实实在在存在的优良表现了。”

“而开皇仁寿年间打击突厥,杨广虽然在并州,但是限于年岁,肯定是挂名。后面迎战达头,依靠的也是长孙晟等人,并非自己。”

“到了大业年间,因为隋朝四大名将中韩擒虎和史万岁杨坚时期已经死了,杨素贺若弼也在大业初期就被迫病死和被杀,高熲、虞庆则这两个文武双全的隋初四贵之二也分别在杨广和杨坚时期被杀。随着老一辈名将的凋零,包括战略大师长孙晟和启民可汗在大业五年相继去世,事实上隋朝已经失去对突厥的控制。”

“可以说,后期隋朝,在将领方面,除了来护儿、张须陀、屈突通、宇文述、来整、于仲文、王世充、杨义臣等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了。平心而论,跟隋初或者唐初名将,军事能力逊色明显。因此,大业年间,事实上拿得出手的武功就只有征讨吐谷浑,收青海。”

“但是,就这点战绩实在没啥可吹的,别说本来就该赢,事实上赢的也很运气。史书记载,帝驻兵不出,遇天霖雨,经大斗拔谷,士卒死者十二三焉,马驴十八九。可以说,杨广又是躺赢的。”

“至于三征高句丽,那就跟不用说了,令帝国崩溃,雁门之围,突厥重新变成东亚霸主。可以说军事方面,杨广真没什么亮点。”

听了苏晨的话后,千里江河还是不服,继续争辩道:“所谓作为统帅,杨广年轻挂名一说,肯定是没有史料依据,年轻就不能统帅三军了?”

苏晨呵呵一笑,回道:“第一,杨广挂名,是史书上清楚记载的,根本不是没有史料依据。我给你来一段,“九年,晋王广大举伐陈,以颎为元帅长史,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事实上,杨广不是挂名,才是没有史料依据。至少没有任何史料,在任何事件中展现过独断军务或者可能曾经独断军务的一面。”

“而从杨广登基之后的几场战争的表现来说,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以前的战争不是挂名。随便举一个例子:你知道杨广去北巡东突厥以至于发生雁门之围发生在八月份么?但凡有点常识,都会知道游牧民族秋季攻势,绝对不敢在局势不稳八月去北巡,杨广连这点基础知识都没有,还带兵?”

“至于你所谓的十三岁统帅,就更是可笑了。隋朝建立的时候,杨广虚岁13岁,在这之前,他的年纪根本不够入伍的年龄。至于实际入伍年龄,可以考证的隋末入伍年龄最小的罗士信也是十四,杨广更早入伍根本不可能。杨广在这之后,更是天潢贵胄,不会在基层摸爬滚打。”

“事实上就连杨坚在灭北齐的时候,一样也是挂名,虽然他是一路统帅,但是毫无功劳可以夸耀。至于杨坚的儿子们的军事履历,只要看史书的就能知道儿子挂名统帅是常态,而且真的就是挂名,除了杨勇之外,其他弟弟从晋王杨广到汉王杨谅都有统帅的记录,但是要说杨俊杨谅等算统帅只怕要笑掉大牙。杨广虽然是经历最多的,但是跟他们都一样,也是挂个名。”

“打高句丽输得有多惨,那我就更不要说了。战士被人做成京观,你知道什么是京观吗?就是用尸体做成的封土堆!就这么丢人的事情,最后还是到了唐朝李世民带兵去把京观给拆了的!”

千里江河气道:“你放屁,杨广的指挥艺术,在征高句丽时,完全体现出来。一征高句丽时,由于前期时间过长,杨广果断命令宇文述30万精锐部队,直插平壤,事实证明这个战略非常正确,可惜士兵受到门阀一党的挑唆破坏,将大部分粮食埋了,打到平壤时已经是一群饿兵。但是,这不是杨广指挥的问题。”

苏晨反驳道:“说实话,征讨高句丽,杨广的指挥水平充分暴露!第一,机械一般的要求军队按照自己的指令行军。第二,意识不到军队的不足。第三,战果难看。说实话,如果比较一下真正打过仗的,比如李世民贞观十九年一次征讨高句丽和前后的做法,就知道杨广根本没有实际指挥过战争。至于将粮食埋了更不知道从何说起,杨广开始失去对国家的控制是从二征开始,一征没有这种问题谁来使坏?还有,门阀为什么使坏?说得好像一征时候前线将领如于仲文,宇文述不是关陇世家出身一样。就连当初建议杨广打高句丽,那都是杨广当时的心腹,大隋朝“五贵”之一吏部侍郎裴世矩,别跟我说你不知道这人。”

又被苏晨一通反驳,千里江河的表情也是越发崩坏,气得不行。

他再次说道:“那就算杨广带兵打仗有问题,但他治国真没问题。你自己也说,杨广当初在江南文文治手腕不错。所以,在他治理下的隋朝,可以说是内政清明,国富民强。”

苏晨冷笑道:“内政清明,算不上。宰相级官员,大业年间有所谓五贵,分别是宇文述、苏威、裴矩、虞世基和裴蕴。这五个人,宇文述官商勾结贪赃枉法,虞世基卖官鬻爵,裴蕴枉法裁判,陷害无辜。就算个人污点较小的隋朝后期实际顶梁柱苏威也曾经陷入过贪污和朋党案件,且一向喜欢自保,无法匡扶社稷。至于基层官员,因为大量的徭役和调,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对百姓严重的二次剥削。史料记载:急徭卒赋,有所征求,长吏必先贱买之,然后宣下,乃贵卖与人,旦暮之间,价盈数倍,裒刻征敛。”

“国富民强也算不上,要知道隋朝在仁寿末期,有人口八百七十万户,而隋朝人口巅峰,在大业五年,是八百九十万户,大概是接近五千人人口的数量。也就是说,对于杨广,在没什么对外征讨和起义的情况下,国内人口在近九百万户的基础上,五年只增长了二十万户。”“这个数字,说明人民的生活从杨广登基以来,就已经走下坡路了。在大业七年之前,杨广一共兴修了二十二项大型工程,大肆征用人力,让老百姓不堪重负。”

“至于到大业七年以后,征讨高句丽的兵役徭役量竟然超过之前二十二项工程的总合、不但妇女开始服徭役,甚至疾病也开始流传。是岁山东、河南大水,漂没四十余郡,重以辽东覆败,死者数十万,因属疫疾,山东尤甚。所在皆以征敛供帐军旅所资为务,百姓虽困,而弗之恤也。强者聚而为盗,弱者自卖为奴婢。”

“隋朝大业后期,连货币制度都完全崩溃了。大业已后,王纲弛紊,巨奸大猾,遂多私铸,钱转薄恶。初每千犹重二斤,后渐轻至一斤。或翦铁鍱,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货贱物贵,以至于亡。”

“这些可都是史书记载,你别再搞笑了。”

千里江河回道:“不可能,隋朝明明就是国富民强,当时存储的粮食都够唐朝吃到贞观年间了。”

苏晨:“纯属谣言,但事实上,北周、隋朝那大批粮食、财物,早就被隋朝杨广的各种征讨消耗了,隋朝多个大型粮仓与仓库的粮食与物资被隋炀帝运到高句丽、又因为隋军的失败而被丢在了高句丽。唐朝吃的主要是唐朝人生产的粮食,唐朝依靠的是唐朝人生产的粮食。”

“隋炀帝后期已经“百姓疲劳,府藏空竭”“国用不足,并贷社仓之物,以充官费,故至末涂,无以支给”了。《隋书》列传第三十记载,隋朝大业十二年,“百姓疲劳,府藏空竭……”《旧唐书·食货志》记载隋朝:及大业中年,国用不足,并贷社仓之物,以充官费,故至末涂,无以支给。”

“再说了,那么多粮食是属于大规模储存粮食,其正常储存年限只有2到4年,即使现代远比古代先进的科技条件下,大规模储存粮食的正常存储年限才2到4年,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隋朝储存粮食的正常存储年限是短于现代的,粟存的大规模储存时间稍长,有达到9年的。即使放宽条件认为隋朝大规模存粮能存5年或9年,也对唐朝没有多大帮助,更不会构成贞观之治的经济基础。你家粮食能储存几十年啊?别逗了,大V就这个水平?”

说到后面,苏晨也是忍不住直接开嘲了。

这纯粹就是个没脑子的广孝子啊,当然也有可能是故意使坏,那就不用客气了。

千里江河继续嘴硬道:““搞不好是李世民改了史书黑杨广呢,毕竟他改史是出了名的。当然司马光出于个人目的,在《资治通鉴》这本小说化的史记里,充分利用想象,把杨广刻画成千古第一昏君,误导世人千年。”

苏晨听了这话,更是觉得可笑不已。

他道:“照你这个说法,那唐朝以前的历史就都不用研究了,全被李世民改了,你还研究什么?你这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

“再者,隋书对杨广和隋朝的记载和总体评价绝大多数客观准确。隋书的准确度和史料价值在学界也有公论,尤其是隋书的志。反倒是从隋唐开始的民意,杨广才逐渐从暴君向更典型的昏君改变,最好的例子就是隋末李密让祖君彦写的讨隋檄文和唐代的大业杂记和隋唐嘉话等笔记小说。”

“如果杨广形象好,民间野史会把杨广写的比隋书还不如?要知道,隋书里面可没写杨广弑父,而民间却都盛传他弑父,还有奸杀妹妹兰陵主,不小心下毒杀自己的元昭太子等等各种黑历史。”

“再者,李世民所谓改史,更是荒谬之谈。他要是改史,能让你知道那么多黑点?连亲手射杀李建成都写出来?别跟我说什么玄武门事变影响大,没法改,当时可都是李世民的人。甚至于他连想看史书,都被直接拒绝,连对话过程都给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李世民被你们直接黑的原因,结果说他改史书?”

“结果一边黑他改史书,一边又说他没法控制人家记录,不觉得自相矛盾吗?”

“唯一有问题的,有可能是隐去了于武德年间夺位和玄武门之变的部分事情。就我个人推测,应该是跟逼迫父亲李渊有关。史书记载是弑兄逼父,但实际上应该是先控制李渊,再杀李建成。至于为什么是这样,关于李世民的事情,我以后可以给大家慢慢讲。其他历史,李世民真没改。”

“而对于前代历史,更是没有什么影响。从事实上来说,贞观时期,主体完成了八部二十四史,这些记载有很多有不同的地方,这正是没有所谓统一口径的结果。只有史官任意靠着自由心证秉笔直书,才会有这个结果。”

“随便举例子,虞世南是二十四功臣之一,十八学士之一,也是李世民的老师,但是他的兄长虞世基是卖官鬻爵的奸佞这点秉笔直书。长孙晟李世民的岳父,长孙无忌的老爹,作为杨广一党在仁寿宫变之后封锁宫禁的作为也委婉的点了出来。”

“史书有倾向,这个倾向是源自皇帝还是史官自己也需要分清楚。至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历史地位和准确度有目共睹,说是小说化明显不知道还有资治通鉴的考异。史书编纂,不是拍脑袋写小说。”

等到苏晨话音落下,现场的听众们再也忍不住,纷纷热烈鼓起掌来。

在看直播的观众们也是一样的,这么多知识点,信息量太爆炸了。

而苏晨不带停一下的,全部说出来,实在是太强了!

反驳的有理有据,无可挑剔!

无敌!

.....................

.................................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6 20:52:11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